接下来的两天,陈玺和凌笑笑几乎泡在了各种资料和网络线索里。
陈玺动用了自己的所有学术资源,联系了川西地区的地方志办公室、民俗研究所以及几位研究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同行,以学术交流的名义,旁敲侧击地询问“三水绕孤山,月映双井栏”可能指向的地点。他翻阅了大量的电子版地方志和古地图,试图寻找匹配的地形特征。
凌笑笑则继续发挥她的特长,混迹于各个地方论坛、社交群组,特别是那些关注川西古镇旅游、徒步探险和方言文化的圈子。她不再直接询问那句谜语,而是用更加迂回的方式,比如讨论川西哪些古镇有“双井”景观,或者分享一些自己“编造”的、类似结构的谜语,引导当地人提供真实信息。
进展比想象中要快。
陈玺那边,一位研究羌族聚落史的学者提供了一条线索:在川西龙门山脉南段余脉,有几个古老的镇子格局颇为奇特,常有三条溪流环绕一座孤耸山丘的地形,这种布局往往与古人的风水观念和防御需求有关。
凌笑笑这边,一个热衷于古镇摄影的网友提供了关键信息。他在一个名为“清泉镇”的地方采风时,听当地老人提起过镇子后山早年有两口古井,井栏造型别致,一口方一口圆,被称为“阴阳井”或“双眼井”,月光下并排倒影甚是好看。但后来镇子扩建,后山荒废,那两口井也早已湮没,具体位置都说不清了。
“清泉镇……”陈玺在地图上快速查找着这个位于川西边缘、并不起眼的古镇。
“三水绕孤山!”凌笑笑指着电脑屏幕上清泉镇的卫星地图,兴奋地几乎要跳起来,“你看!镇子东、西、北各有一条溪流穿过,虽然现在有些河段被覆盖了,但古河道还在!它们几乎呈一个品字形,环绕着镇子中央那座独立的小山包!这就是三水绕孤山!”
陈玺放大卫星地图,仔细查看。果然!虽然现代建筑已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表形态,但整体的水文和地形格局,与那句谜语的描述高度吻合!
“月映双井栏……”陈玺沉吟着,“如果网友说的双眼井传说属实,那月映很可能就是指月光映照井栏倒影的景象。这并非特指某个时间,而是描述一种景象,或者说,是一种位置提示——那两口井的位置,很可能在月光下能形成特定的倒影,或者能从某个特定角度看到月光同时映照两井的奇观。”
“对对对!就是这样!”凌笑笑激动地拍着桌子,“鬼口令破解出来的,就是一个精确的地理坐标!指向这个清泉镇,以及镇子后山那两口已经废弃的古井!”
所有的碎片似乎都拼凑了起来。那个来自西汉墓葬神秘符号所隐藏的“鬼口令”,经过凌笑笑借助网络力量的巧妙破解,最终指向了川西深山中的一个古镇。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和决心。
跨越两千年的时空,一个被刻意隐藏的线索,如今重见天日。那个清泉镇,那两口废弃的古井,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它与“龙脉之始”又有什么关系?
必须去那里看一看!
“我立刻订票!”陈玺当即做出决定。考古工作者的直觉告诉他,这将是一次极其重要的田野调查。
“等等!”凌笑笑却按住了他的手,脸上的兴奋稍敛,露出一丝狡黠和谨慎,“师兄,你是不是忘了点什么?”
陈玺一愣。
“那辆黑SUV,还有那个什么王科长。”凌笑笑压低声音,“咱们这么大张旗鼓地查,他们肯定也盯着。你信不信,你现在买去成都的票,他们立马就能知道。”
陈玺心里一凛。确实,他光顾着兴奋,差点忘了潜在的威胁。
“那怎么办?”
“声东击西啊!”凌笑笑嘿嘿一笑,拿出手机,“你先别动。我来安排。我有个朋友搞户外俱乐部的,正好过两天有个团去川西另一个热门古镇徒步,我让他多报两个人,把信息做得显眼一点。咱们呢,混在那个团里出发,到了成都再找机会溜号,悄悄转道去清泉镇。”
她一边说一边飞快地发着信息:“这样,就算有人查,也先让他们去那个徒步团里找咱们去吧!”
陈玺看着凌笑笑熟练地操作,不得不承认,在应对这种“非正常”情况时,她的江湖经验远比自己丰富。
“好,就按你说的办。”他点头同意,心中稍安,但警惕并未放下。幽冥社的人,恐怕没那么容易糊弄。
事情敲定,凌笑笑忙着去联系朋友和安排障眼法,陈玺则继续深入研究清泉镇的历史和地理信息,为接下来的行程做知识储备。
他查到清泉镇历史颇为悠久,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是古代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型驿站。镇子周围地形复杂,多有溶洞和地下暗河,民间传说也不少。但关于后山的“双眼井”,正规史料却鲜有记载,更多是口耳相传的野闻。
越是如此,越显得那口井可能不简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龙脉密码:九州诡迹请大家收藏:(m.zjsw.org)龙脉密码:九州诡迹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