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存折(十一)
技术风暴的硝烟尚未散尽,“核心系统保障部”的空气里还残留着焦糊味和劫后余生的心悸。陈锐坐在工位上,强压下心头因奶奶那声呼唤掀起的惊涛骇浪,手指却依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在键盘上敲击着事故分析报告的结语。屏幕冷光映着他疲惫却异常沉静的脸。
内线电话的蜂鸣声再次尖锐地响起,是总监秘书,声音公式化却不容置疑:“陈锐,总监让你现在去他办公室一趟。”
周围的同事瞬间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带着各种复杂的情绪——好奇、猜测、同情,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幸灾乐祸。毕竟,刚刚那场席卷核心业务的风暴,源头正是他们部门负责的“古董”系统。总监此刻召见,是问责?是清算?
主管老赵猛地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担忧。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陈锐却已经站起身,平静地整理了一下洗得发白的衬衫衣领,对他微微点头示意没事,然后转身,步伐沉稳地走向那扇代表着公司权力核心之一的厚重木门。脊背挺直,像一根被风霜磨砺却愈发坚韧的竹。
敲门,进入。
总监办公室宽敞明亮,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城市钢铁森林的冰冷轮廓。总监姓吴,四十多岁,保养得宜,眼神锐利,带着久居上位的审视感。他坐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一份报告——正是陈锐刚刚提交的、关于三号核心库事故的详细分析报告。
“坐。”吴总监抬了抬下巴,语气听不出喜怒。
陈锐依言坐下,腰背依旧笔直,目光平静地迎向总监的审视。
“报告我看了。”吴总监的手指在报告上敲了敲,“写得条理清晰,分析到位,应急处置得当。尤其是对问题SQL的精准定位和‘外科手术’式干预,避免了更大范围的业务中断和数据灾难。”他的目光落在陈锐脸上,带着一丝探究,“你进公司多久了?在保障部负责什么?”
“一年零三个月。主要负责几套历史遗留核心系统的日常维护、问题排查和部分优化工作。”陈锐回答简洁清晰。
“哦?”吴总监挑了挑眉,似乎有些意外,“之前不是在项目组?怎么调到保障部了?”
“公司根据技术特长和项目需要做的调整。”陈锐没有提及当初被“发配”的隐情,语气依旧平静。
吴总监沉默了几秒,目光再次回到报告上,又翻看了几页,似乎在权衡着什么。办公室里的空气有些凝滞。
“老系统,尤其是这些支撑核心业务的‘老古董’,就像定时炸弹。”吴总监终于再次开口,声音低沉了几分,“维护成本高,风险巨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天的状况,就是最直接的证明。靠救火,永远是被动的。”
陈锐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心中却隐隐猜到了总监的意图。
“技术债,总要还。”吴总监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直视着陈锐,“公司高层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打算成立一个专项组,启动核心系统集群的渐进式重构计划。不是推倒重来,那风险太大,而是在保障现有业务绝对稳定的前提下,用新技术栈对最危险、最臃肿的模块进行剥离、替换和优化,最终实现核心系统的平稳迁移和现代化升级。”他顿了顿,目光锁定陈锐,“这个专项组,需要一个技术扎实、对老系统有深刻理解、心思缜密、能扛得住高压的人来牵头具体的底层架构迁移和核心模块重构工作。”
吴总监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陈锐,我看了你的处理过程和这份报告,也了解了你在保障部这段时间啃硬骨头的能力。这个位置,压力巨大,容不得半点闪失。你敢不敢接?”
预料之中的挑战,却比预想中来得更直接、更沉重。陈锐的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搏动着,不是因为恐惧,而是被一种巨大的责任感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感所冲击。重构核心!这意味着他将真正站在公司技术架构的核心地带,手握重器,但也背负着整个核心业务线稳定运行的千钧重担!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奶奶浑浊却清亮的眼睛,存折封皮粗糙的触感,墙上那歪歪扭扭的“自立”二字,张行长那句“把‘薪火’堂堂正正还回去”……无数画面和声音在他脑海中飞速掠过,最终沉淀为一种磐石般的坚定。
他没有立刻回答“敢”或“不敢”。他迎着吴总监审视的目光,平静地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总监,我接受挑战。但有几个前提条件。”
“哦?你说。”吴总监眼中闪过一丝意外和兴趣。
“第一,重构不是颠覆,稳定高于一切。我需要最高级别的权限和资源支持,包括数据库、中间件、网络的全方位监控和快速回滚保障机制。任何改动,必须有详尽的测试预案和回滚方案,经严格评审后才能上线。”陈锐条理清晰,语气不容置疑。
“第二,我需要一支真正精干、能打硬仗的攻坚小组。成员由我提名,技术能力必须过硬,心理素质必须过关,能够承受高压和长时间的攻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请大家收藏:(m.zjsw.org)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