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过年还有半个月,清溪村就有了年味儿。家家户户都在扫房子、糊窗户,有的人家还会用红纸剪个简单的“福”字贴在门上,偶尔能听见孩子的笑声从院子里传出来,空气里都带着点期待的暖意。
段家也不例外。段守业带着段建国、段建军两个儿子扫屋顶上的灰尘——屋顶上积了一年的灰,一扫地就往下掉,父子仨扫了半天,个个都成了“灰人”,互相看着笑。柳玉梅和李秀莲则坐在炕头缝补旧衣服,把孩子们穿破的衣服补好,准备过年穿。筱棠和段明浩、段明凯则在院子里贴窗花——窗花是奶奶用红纸剪的,有简单的“喜”字,还有小兔子、小老虎的图案,虽然剪得不算精致,却把土坯房衬得亮堂了不少。
“今年咱们得包顿玉米饺子过年。”这天晚上,段守业坐在炕头,喝了口热茶,突然说。这话一出,屋里瞬间安静了,连正在打闹的段明浩和段明凯都停下了动作,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他。
往年过年,段家最多就是喝碗稠点的玉米糊糊,再蒸个红薯,饺子想都不敢想——面粉金贵得很,肉更是稀罕物,只有走亲戚时才能偶尔吃到半个。段建军愣了愣,试探着问:“爹,家里的粮够吗?咱们去年冬天的玉米,不是早就见底了吗?”
段守业笑了笑,眼神看向筱棠:“够不够,得看咱们家筱棠的。”筱棠心里明白,爷爷是知道她有空间的粮食,她赶紧点头:“爷爷,够!我这儿有玉米,能磨成面包饺子!”
当天夜里,筱棠等家人都睡熟了,悄悄从空间里运出二十斤玉米,装在一个旧粮袋里,偷偷放在粮仓最里面——粮仓里原本只剩下点玉米芯,这下突然多了袋玉米,看着就喜人。
第二天一早,段守业假装去粮仓取粮,看到粮袋时,故意“哎呀”一声:“没想到粮仓里还剩这么多玉米!够磨面包饺子了!”全家都高兴坏了,段建国推着独轮车,带着玉米去村头的磨坊磨面。磨坊的张师傅见段家磨这么多玉米,羡慕地说:“你们家今年能过个好年了!我家今年怕是连玉米糊糊都喝不饱了。”段建国笑着点头,心里却清楚——这都是妹妹的功劳。
玉米面磨回来,柳玉梅就开始准备包饺子。她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和玉米面混在一起,做成黄白相间的面团——白面少,玉米面多,面团有点粗糙,却比纯玉米面的好吃多了。接着,她把晒干的野菜泡软了,切碎了拌上点盐,做成饺子馅——没有肉,就多加了点葱花提味,闻着也挺香。
孩子们围在灶台边,眼睛盯着面团,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段明浩凑到奶奶身边,小声问:“奶奶,饺子能多包点吗?我想多吃几个,最好能吃十个!”柳玉梅笑着拍了拍他的头:“放心,管够!让你吃个饱!”
筱棠看着忙碌的家人,心里暖暖的。前世她在末世里,从来没有过过像样的年,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热腾腾的饺子,只有无尽的杀戮和寒冷。如今能和家人一起筹备年礼,等着吃饺子,这种平淡的幸福,比什么都珍贵。她趁奶奶和娘不注意,悄悄从口袋里摸出个小瓷瓶——里面装着灵泉水,她往饺子馅里倒了点,这样饺子会更鲜,也能让家人吃了更健康。
离除夕越来越近,段家的年味也越来越浓。柳玉梅给每个孩子做了双新布鞋,鞋底纳得厚厚的,穿着暖和。李秀莲则把家里的土坯墙刷了层白灰,又用红纸剪了个“福”字贴在门上,整个屋子都亮堂了不少。段明凯还在院子里挂了串小鞭炮,每天都要去摸一摸,盼着除夕早点到。
筱棠坐在院子里,看着家人忙碌的身影,悄悄在心里许愿:希望以后每年过年,全家人都能这样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再也不用挨饿受冻。
喜欢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