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夏初的晨光,是被麦香揉碎了撒下来的。
天刚蒙蒙亮,清溪村东头的段家院子里,昨儿婚宴留下的痕迹还没彻底收拾利落——墙角堆着捆好的红绸边角料,石桌上还留着几个沾了糖霜的瓷碗,梧桐树下的空地上,零星散落着几颗没被捡走的花生,被晨露浸得发潮,泛着温润的光。
筱棠是被窗外的鸡鸣声唤醒的。
身侧的被褥还带着余温,陆衍已经起身了,炕边的木凳上,叠放着他昨晚换下的深蓝色中山装,领口的红领结被细心地解下来,和那枚刻着“念棠”的木戒指一起,放在浅棕色的木盒里。
她撑着胳膊坐起来,揉了揉眼,就见门帘被轻轻掀开,陆衍端着一盆温水走进来,额角带着薄汗,显然是刚去院里挑了水。“醒了?”他把水盆放在炕沿边的矮凳上,伸手试了试水温,“不凉,洗漱吧,妈在灶房熬了小米粥,还煮了鸡蛋。”
筱棠点点头,接过他递来的毛巾,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摆弄机械、握锄头磨出来的,却带着让她安心的温度。她低头擦脸时,余光瞥见他正弯腰整理炕梢的被褥,动作细致,连被角都拉得平平整整,忍不住笑:“以前在末世,你可没这么讲究。”
陆衍手上的动作一顿,回头看她时,眼底盛着晨光,温柔得能漾出水来:“末世里只想着护你活下来,哪有心思讲究?这一世,只想把能给你的都补齐,让你住得舒心。”
他这话落进心里,像温水泡开的蜜枣,甜得筱棠鼻尖微热。她想起末世时两人挤在废弃的防空洞,铺着捡来的破棉絮,他总把仅有的压缩饼干掰大半给她,自己啃干硬的草根;想起逃亡路上,他背着受伤的她,深一脚浅一脚踩在雪地里,说“筱棠,等熬过这阵,咱们就找个地方种地,过安稳日子”。
如今,安稳日子真的来了。
洗漱完走出东厢房,灶房里已经飘出了小米粥的香气。李秀莲正站在灶台前,用锅铲翻炒着什么,锅里的青菜带着灵泉水灌溉出的清甜,滋滋地冒着凉气。见他们进来,她笑着回头:“醒啦?快坐,粥刚熬好,煮了六个鸡蛋,你们俩一人三个,补补身子。”
“妈,您也吃。”筱棠走过去,想接过她手里的锅铲,却被李秀莲躲开:“不用你,刚新婚,好好歇着。”她往筱棠手里塞了个温热的鸡蛋,压低声音笑,“陆衍这孩子有心,今早天没亮就去村口张屠户家,硬是等人家杀猪,买了块新鲜的五花肉回来,说要给你炖你爱吃的红烧肉。”
筱棠转头看陆衍,他正被爷爷段守业拉着坐在堂屋的板凳上,听爷爷絮絮叨叨地叮嘱:“到了农科院,好好干活,别辜负组织的信任。筱棠跟着你,你得好好待她,不能让她受委屈……”陆衍一边点头,一边顺手帮爷爷添了杯热茶,闻言认真道:“爷爷您放心,我这辈子,就守着她一个人。”
段守业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拍了拍他的手背:“好,好,爷爷信你。当年你小子第一次来咱家,背着个旧帆布包,说要跟我学种耐旱苗,那时候我就觉得你是个踏实人。”
院子里传来脚步声,大哥段明远扛着锄头从外面进来,身上沾着泥土,显然是刚去地里看过麦子。“小妹,妹夫,醒啦?”他放下锄头,抹了把汗,“地里的麦子再有十天就能收割了,今年的穗子比去年还饱满,估摸着能增产不少。”
“都是大哥你照料得好。”筱棠笑着说。自从有了灵泉水改良土壤,再加上陆衍根据农科院的技术,帮着设计了简易的灌溉工具,段家的田地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去年还被县里评为“高产示范田”,段明远也成了村里的种粮能手。
说话间,段明阳、段明杰几个兄弟也陆续起来了,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六哥段明浩凑过来,挤眉弄眼地对陆衍说:“姐夫,昨儿你给的喜糖太好吃了,还有没有?我想带去学校,分给同学。”
“有,在堂屋的柜子里,自己去拿。”陆衍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快高考了,别总想着玩,好好复习,争取考去省城,跟我们离得近点。”
段明浩咧嘴笑:“知道啦!我肯定努力,到时候去省城找你们,还能蹭姐夫做的红烧肉吃。”
一大家子围着灶台吃早餐时,阳光已经爬过了院墙,照在桌上的小米粥里,泛着暖黄的光。李秀莲不停给筱棠夹菜,碗里的鸡蛋堆得老高:“多吃点,上午要回县城,路远,别饿着。”陆衍见状,默默把自己碗里的鸡蛋夹了一半给筱棠,又接过她手里的玉米饼,帮她掰成小块,浸在粥里:“这样好消化。”
筱棠看着他细致的动作,再看看满桌家人的笑脸,忽然觉得,所谓的“逆袭”,从来不是赚了多少钱、出了多大名,而是身边的人都在,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心里装着踏实的盼头。
吃过早饭,兄弟们帮着收拾碗筷,陆衍则去院里捆扎行李——其实也没多少东西,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就是筱棠用空间灵植做的几包干货(木耳、香菇,打算带去农科院给同事分),还有爷爷塞过来的一小袋新炒的花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