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的清溪村,早被年味儿裹得严严实实。段家的土坯房翻新后加了两间砖瓦房,院墙根儿堆着晒好的玉米串,金黄得晃眼;窗纸上剪着红双喜和胖娃娃,是李秀莲跟着筱棠学的新样式,阳光一照,屋里满是细碎的光。
后厨里早已热气蒸腾。大铁锅炖着的灵泉鱼咕嘟冒泡,奶白色的汤面上飘着葱段,鲜味儿顺着门缝钻出来,勾得趴在门槛上的小侄子直咽口水。柳玉梅正站在灶台边揉面,手里的面团沾了点灵泉水,揉得光润筋道,嘴里念叨着:“往年蒸馒头只敢掺半瓢白面,今年咱用灵泉水泡的麦种磨的面,管够吃!”
李秀莲在旁边炸花生,油是明杰从县城捎回来的菜籽油,混着空间种的花生炸得酥脆,捞出来时撒上细盐,香得人直吸鼻子。“娘,您歇会儿,这筐馒头我来蒸。”她接过面团,熟练地揪成剂子,捏成圆滚滚的馒头,上锅时特意在笼屉底下铺了层空间里的玉米叶,蒸出来的馒头带着淡淡的清香气。
院子里,男人们正忙着贴春联。段守业手里捏着糊盆,看着段明远往门框上抹浆糊,眯眼笑:“这春联写得好,‘春满人间福满门,岁安家国运安康’,陆小子的字越来越有筋骨了。”
陆衍正帮着段明浩扶梯子,闻言笑着应道:“爷爷过奖了,是您教的底子好。”他今儿穿了件新做的蓝色卡其布外套,是筱棠用空间棉花织的布缝的,衬得身形愈发挺拔。筱棠站在旁边递胶带,看着他抬手时露出的手腕——那里有块和她同款的浅疤,是末世时并肩作战留下的印记,此刻在阳光下淡得几乎看不见,却像一根无形的线,把两人的心思紧紧拴在一起。
“大哥,你看这横批贴歪了没?”段明凯踮着脚,指着门框上方的“阖家欢乐”,他刚从县初中放假回来,身上还带着书包,里面装着期末考的成绩单,嘴角藏不住笑意——又是年级第一。
段明远退后两步瞧了瞧,伸手扶了扶:“再往左挪半寸,对,这样正。”他如今是纺织厂的车间副主任,分了两居室,这次回来带了不少年货,给每个侄子侄女都买了新衣裳,还给爹妈带了块上海牌手表,“爹,您试试这表,以后看时间方便。”
段建军接过手表,摩挲着冰凉的表盘,眼眶有点热:“以前哪敢想能戴手表啊,还是上海牌的。”他如今是县卫生院的正式医护,上个月刚评上“卫生先进”,奖金还没舍得花,全给家里添了新被褥。
正忙活着,院门外传来自行车铃铛声,是段明杰带着媳妇回来了。他骑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后座上的媳妇抱着个布包,里面装着给老人做的新棉袄。“爹,娘,爷爷奶奶,我们回来啦!”明杰嗓门洪亮,车还没停稳就喊起来。
“可算回来了,快进屋暖和暖和。”柳玉梅迎出来,拉着儿媳妇的手往屋里带,“路上冷不冷?看这手冻的。”
“不冷,明杰骑得稳,还特意给我裹了厚围巾。”儿媳妇红着脸笑,从布包里掏出件藏青色的棉袄,“奶奶,这是我给您做的,用的是筱棠送的空间棉花,可暖和了。”
柳玉梅接过棉袄,摸了摸里面的棉絮,蓬松又厚实,笑得合不拢嘴:“好,好,有心了。快坐,灶上炖着鱼呢,一会儿就好。”
屋里渐渐挤满了人。刘娟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给孩子喂着空间草莓做的果泥;段明辉摊开一叠图纸,正和陆衍低声讨论着什么;段明浩搬来一筐空间里种的橘子,剥了皮往大家手里塞;筱棠则坐在奶奶身边,帮着择刚从空间里摘的青菜,翠绿的菜叶上还挂着水珠。
晚饭时,一张大圆桌摆满了菜。灵泉鱼炖豆腐、红烧空间猪肉、炸花生米、清炒油麦菜、蒸得雪白的馒头,还有一盆玉米排骨汤,都是用空间食材做的,香气扑鼻。段守业端起酒杯,里面装着明远带回来的粮食酒,清了清嗓子:“今儿全家聚齐,咱先说两句。过去这几年,多亏了筱棠,咱全家从吃不上饭,到现在能顿顿吃饱、穿新衣,还能挣上钱,不容易。来,咱先敬筱棠一杯!”
众人纷纷端起碗,筱棠连忙摆手,脸颊红红的:“爷爷,不用敬我,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没有爷爷奶奶护着,哥哥们争气,我一个人也做不成啥。”
“傻孩子,该敬。”段建军揉了揉她的头,眼神里满是宠溺,“当年你五岁就想着给全家找吃的,现在又带着咱种粮、开草药铺,没有你,就没有咱段家的今天。”
筱棠笑着端起碗,和大家碰了碰:“那我就借爷爷的酒,祝爷爷奶奶身体硬朗,祝哥哥们事业顺顺当当,祝咱们全家平平安安!”
喝完酒,饭桌上就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了来年的打算。
段明杰啃了口排骨,抹了抹嘴说:“爹,娘,我打算开春在县城再开家木工坊分店。现在张师傅教我的手艺都学会了,陆叔(陆振国)还帮我设计了几款新型农具,比如轻便的锄头等,乡亲们都抢着要,一家店忙不过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