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日头爬得快,等段筱棠和陆衍领着小李、小张从乱石岗往回走时,金色的阳光已经漫过了村头的老槐树,将光秃秃的枝桠映得发亮。风里的寒意散了大半,连带着空气都变得清爽,吸进肺里,是泥土混着枯草的淡香,再也没有之前那股压抑的阴戾气。
还没踏进村子,就听见一阵喧闹——村口的土路上,站满了人。老赵头领着村里的男女老少,手里都拎着东西,见他们回来,立刻涌了上来,脸上的愁云早就散了,取而代之的是真切的笑意。
“陆同志!段同志!可把你们盼回来了!”老赵头跑在最前面,手里捧着个陶罐子,罐口用布封着,“俺刚让老婆子熬了小米粥,你们忙活一早上,快趁热喝点!”
“是啊是啊,段同志,你看俺家娃!”人群里,之前抱着小男孩来配药的妇人挤了出来,怀里的娃已经醒了,小脸红扑扑的,正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筱棠,手里还攥着半块酸枣,“喝了你的药,睡了一觉就退烧了,刚才还追着鸡跑呢!”
筱棠笑着走过去,摸了摸小男孩的额头——温温的,已经彻底不烧了,手腕上的青黑斑淡得几乎看不见,只剩下浅浅的印子。“这就好,再喝两副巩固药,就能彻底好透了。”她从怀里摸出几颗酸枣,塞进小男孩手里,“乖,按时喝药,姐姐再给你带甜的。”
小男孩咧开嘴笑,露出两颗缺了角的门牙,攥着酸枣,奶声奶气地喊:“谢谢姐姐!”
周围的村民也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家的情况:“俺家那口子醒了,能坐起来喝粥了!”“俺娘不胡言乱语了,还说要起来喂猪呢!”“那药真神了,喝下去浑身都暖烘烘的!”
手里的东西也一股脑地往他们怀里塞:老王捧着一兜刚蒸好的玉米面窝头,还冒着热气;之前送红枣的老大娘,又抱来一捧晒干的枸杞,说是泡水喝能补身子;几个年轻媳妇,手里端着腌萝卜、炒黄豆,笑着往帆布包里塞。
“大伙儿别客气,这都是我们该做的。”陆衍笑着推辞,手里已经被塞了好几个窝头,“村里刚遭了这事,大家留着自己吃。”
“哎,这可不行!”老赵头把陶罐子往陆衍怀里一塞,语气执拗,“你们救了全村人的命,喝碗粥算啥?要是不收,就是嫌俺们乡下东西粗!”
筱棠看着村民们真诚的眼神,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些东西在缺衣少食的六零年代,都是各家省出来的宝贝,推却反而伤了人心。于是她接过陶罐子,笑着说:“那我们就收下啦,谢谢大叔大婶们。下午我再去给大家配巩固药,到时候麻烦大伙儿把家里的药罐子都准备好。”
“哎!没问题!”村民们齐声应着,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跟着老赵头回到考察队的临时帐篷区时,队长老周已经在等着了。他见陆衍手里拎着一堆东西,筱棠怀里抱着陶罐子,忍不住打趣:“你们这是成了村里的‘活菩萨’了?看这阵仗,是被村民们给‘包围’了吧?”
陆衍笑着把东西放在帐篷角落,掏出那张画着乱石岗地形的草图,递了过去:“周队,源头找到了,是一块陨石碎片,带着阴性能量残留,已经用屏蔽器稳住了。我刚才发了电报回农科院,申请派专业团队来回收,顺便把那块陨石带回实验室研究。”
老周接过草图,仔细看着上面标注的陨石位置和屏蔽器安装点,点头赞许:“做得好,幸亏你们发现得早,不然这能量扩散开来,附近几个村子都得遭殃。对了,那草药和你那‘探测器’,效果这么好,回去后也得好好研究研究,说不定能填补咱们在能量探测和草药应用上的空白。”
“嗯,我和筱棠也这么想。”陆衍看向筱棠,“筱棠带回来的那些吸收了阴性能量的草药,咱们得妥善保存,回去后交给药理研究所的同志分析成分。”
筱棠把陶罐子放在炭火边温着,接过话头:“下午我再给村民们配两副巩固药,用灵泉水稀释的草药,能彻底清除他们体内残留的微弱能量,避免复发。另外,我想跟老赵头说说,让他提醒村民们,以后再遇到不明来历的石头、陨石之类的,别随便捡回家,先上报给当地的公社或者科研单位。”
“这个主意好。”老周赞同,“乱世年间,稀奇古怪的东西多,村民们不懂,容易惹祸。你跟老赵头说清楚利害关系,他是村支书,说话有分量。”
中午,几人就着村民送的窝头、腌萝卜,喝着温热的小米粥,简单吃了顿饭。小米粥熬得浓稠,带着淡淡的米香,窝头虽然粗糙,却越嚼越有麦味——在物资匮乏的西北,这已经是难得的好饭了。
筱棠吃了半个窝头,就把剩下的递给了陆衍:“我吃不下了,你多吃点,早上忙活那么久,肯定累坏了。”
陆衍没推辞,接过来掰了一半,又塞回她手里:“吃点,下午还要给二十多户村民配药,费体力。”
旁边的小李和小张看着两人默契的样子,对视一笑,识趣地低下头,假装专心吃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