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没散尽,村头晒粮场的土路上就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张爷爷扛着半袋鼓鼓囊囊的麻袋,额头上渗着汗,脚步踉跄地往段家老宅赶——麻袋里装的是村里刚从粮站领回的玉米种,昨天他试种了两畦,今早去看,竟有一半的种子没发芽,剩下的芽苗也蔫头耷脑,泛着不正常的黄。
“段爷爷!筱棠丫头!出大事了!”张爷爷刚冲进段家后院,就把麻袋往地上一放,声音里带着哭腔。正在给草药浇水的筱棠和念棠吓了一跳,爷爷段守业也从藤椅上站起身,快步走过来:“老张,别急,慢慢说。”
张爷爷解开麻袋口,抓出一把玉米种递给爷爷:“您看!这是咱们村刚领的玉米种,我昨天试种了两畦,今早一看,一半没发芽,发了芽的也快枯死了!其他村民也说了,他们家的种子也这样——这要是种下去,今年的玉米就全完了!咱们跟粮站签的合同可怎么办啊!”
爷爷捏起几颗玉米种,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指甲掐开一颗——种子里面的胚乳发潮发黑,还带着一丝霉味。他脸色沉了下来:“是粮种出了问题,应该是储存时受潮,还生了霉,这样的种子根本没法种。”
“那可咋整啊!”张爷爷急得直跺脚,“粮站说这批种子是最后一批,要再等就得等下个月,那时候春耕都过了!咱们村几百亩地,总不能空着吧?”
筱棠心里也揪紧了——玉米是村里的主要粮食,要是种不上,不仅村民们一年的收入没着落,违约还得赔粮站钱。她看向院门外,陆衍刚从镇上的农机站回来,手里拿着一个工具箱,见状立刻走过来:“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等筱棠把粮种的事说完,陆衍也皱起了眉。他接过爷爷手里的玉米种,仔细看了看:“受潮加霉变,普通的晾晒根本没用,胚乳已经坏了。”他顿了顿,看向筱棠,眼神里带着一丝询问——空间里有之前收获的玉米种,颗粒饱满,发芽率几乎是100%,但怎么拿出来,又不暴露空间,是个难题。
筱棠会意,对张爷爷说:“张爷爷,您别慌。我爷爷年轻时在山里种过玉米,留过一些老品种的种子,比普通种子耐旱耐霉,发芽率也高。咱们先看看家里还有多少,要是够,就先给村里用。”
“真的?”张爷爷眼睛一亮,“那太好了!要是有老品种,咱们村就有救了!”
爷爷立刻配合道:“是啊,当年我在山里插队,特意留了些好种子,一直放在地窖里,没舍得用。我这就去看看还有多少。”说着,他转身往地窖的方向走——地窖就在厨房旁边,平时用来放红薯和萝卜,也是筱棠和陆衍悄悄往空间递东西、取东西的地方。
陆衍放下工具箱,对张爷爷说:“张爷爷,您先回去跟村民说一声,让大家别慌,我们这就清点种子数量,够不够都给您个准信。另外,让大家把已经种下去的坏种子先拔了,免得影响土地。”
“好!好!我这就去!”张爷爷揣着希望,匆匆离开了。
等张爷爷走后,陆衍立刻跟着爷爷进了地窖。地窖里昏暗潮湿,堆着几袋红薯。爷爷打开墙角一个不起眼的木柜,里面放着几个布包——陆衍趁着爷爷遮挡视线的功夫,指尖一动,空间里的玉米种就悄无声息地转移到了布包里。布包原本只有小半袋普通种子,现在一下子鼓了起来,看起来足有二十多斤。
“行了,够了。”爷爷把布包递给陆衍,“这些种子够村里先种五十亩地,剩下的再想办法。”
筱棠已经找来了几个竹筛,放在院子里:“得把种子筛选一下,把里面的杂质和瘪粒去掉,这样发芽率更高。念衍,念棠,过来帮忙。”
两个孩子立刻跑过来,念衍拿起竹筛,学着筱棠的样子筛种子,念棠则蹲在旁边,把筛出来的瘪粒和杂质捡出来,放进一个小竹篮里。“妈妈,这些好种子真饱满啊!比粮站的种子好看多了。”念棠拿起一颗玉米种,放在阳光下看,种子泛着油亮的光。
“这是爷爷留的老品种,当然好了。”筱棠笑着说,悄悄给陆衍递了个眼神——让孩子们以为是“老品种”,比说“空间种子”更安全,也更符合“不炫耀”的守则。
陆衍会意,坐在竹筛旁边,帮着念衍摇筛子:“这些种子要先晒一晒,杀杀潮气,再用温水泡一下,这样发芽更快。我去做个泡种子的木槽,用起来方便。”说着,他拿起工具箱里的木板——其中几块是用空间硬木削的,轻便又耐用,但表面被他磨得粗糙,看起来和普通木板没两样。
不到一个小时,陆衍就做好了两个长条形的木槽,放在晒粮场的空地上。村民们听说段家有老品种种子,都围了过来,七手八脚地帮忙晒种子、泡种子。李会计也来了,他看着木槽里饱满的玉米种,眼神里带着一丝怀疑:“筱棠,你们家这老品种种子,怎么看着比城里的良种还好啊?不会是……从别的地方弄来的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