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农业大学的试验田,十日后迎来了一场小小的“骚动”。
念衍一早踩着晨露赶到田埂,远远就看见自己负责的地块上,绿油油的麦苗已经破土而出,齐刷刷地探出嫩尖,叶片肥厚翠绿,带着水润的光泽,长势比旁边学长们培育的小麦足足快了半茬。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片之前板结贫瘠的沙质土,此刻竟变得松软肥沃,凑近了还能闻到淡淡的泥土芬芳。
“这怎么可能?”高学长站在田埂边,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拨开一株麦苗,看着下面细密健壮的根系,忍不住喃喃自语,“沙质土改良才十天,麦苗就能长得这么好?就算是用了最好的化肥,也达不到这效果啊。”
旁边的眼镜学长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几分探究:“段念衍,你这种子到底是什么品种?还有你改良土壤的方法,是不是用了什么特殊的肥料?”
念衍正在记录麦苗的株高和叶片数,闻言抬头笑了笑:“种子是我和我爸妈一起培育的‘金穗1号’,土壤改良用的是自家调配的有机肥,再加上一些特殊的灌溉方法。”他没有提及空间黑土和灵泉水——这是家族的秘密,也是他试验的底气,在没有完全成功之前,他不想过多解释。
可这样的回答,却让高学长心里的疑虑更深了。他研究育种三年,深知品种改良的艰难,一个新生能培育出这样的种子?还有那“特殊的有机肥”,怎么看都透着蹊跷。他站起身,语气带着几分生硬:“段念衍,农科研究最忌藏私,你要是用了不符合规定的试剂或者方法,不仅试验成果不算数,还会影响整个课题组的声誉。”
“高学长,”念衍放下手中的笔记本,眼神坚定,“我用的每一种材料、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规定,要是你不相信,可以随时来监测土壤和麦苗的成分,也可以看着我的试验过程。”他知道,唯有透明化的操作,才能打消别人的质疑。
接下来的日子里,念衍干脆把宿舍搬到了试验田旁边的简易棚屋,白天顶着烈日观察麦苗长势,记录数据,晚上就泡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对比分析。他发现“金穗1号”在沙质土里虽然长势喜人,但抗倒伏能力还有待提升,于是开始尝试用空间灵泉水调配不同比例的营养液,结合农大图书馆里的育种文献,摸索增强秸秆韧性的方法。
高学长果然带着仪器来检测了好几次,可每次检测结果都显示,土壤和麦苗里没有任何违规成分,反而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看着念衍每天起早贪黑,一心扑在试验上,高学长心里的轻视渐渐变成了敬佩,偶尔还会主动过来帮忙,和他探讨育种技术。
“念衍,你这‘金穗1号’的抗病性是真的强,”这天,高学长指着田里的麦苗,语气诚恳,“我负责的那块地已经出现了轻微的锈病,你这儿一点事都没有,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开口。”
念衍笑着点头:“谢谢高学长,我正想请教你关于秸秆韧性改良的问题,你之前发表的那篇论文,我看了好几遍……”
田埂上,两个原本有隔阂的年轻人,因为对育种的热爱,渐渐走到了一起。而念衍的试验田,也成了农大试验田里的一道风景线,不少老师和学生都来围观,陈教授看着长势喜人的麦苗,更是赞不绝口:“段念衍,你这孩子有灵气,也能吃苦,‘金穗1号’很有潜力,好好做,说不定能成为惠及万千农户的好品种。”
与此同时,青山小学的念棠,正用自己的方式,温暖着山乡的孩子们。
自从上次用游戏教学法打动小宇后,这孩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不再捣乱,还会主动帮念棠擦黑板、搬教具。可念棠很快发现,小宇上课总是走神,肚子还时不时发出“咕噜”声。她私下问了老校长才知道,小宇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家里条件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念棠心里酸酸的,当天晚上就从空间里拿出大米、面粉和一些腊肉,还有用灵泉水培育的蔬菜种子,悄悄送到了小宇家。小宇的奶奶握着她的手,老泪纵横:“陆老师,你真是个好人啊,我们家小宇能遇到你,是他的福气。”
“奶奶,您别客气,”念棠笑着说,“这些种子您种在菜园里,长得快,也有营养,以后小宇就能吃上新鲜蔬菜了。”
从那以后,念棠经常会带一些空间里的粮食和蔬菜,分给家里困难的孩子。她还发现,班里有三个孩子视力不好,上课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于是用空间灵泉水混合菊花、枸杞泡成茶饮,让孩子们每天喝一杯,又用空间硬木做了几个护眼的木质台灯,放在教室里,让孩子们晚自习时能看得更清楚。
这天下午,念棠正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突然听到教室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村里的王婶跑了进来,焦急地说:“陆老师,不好了,小石头上山放牛,不小心摔下山坡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六零:重生带全家逆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