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栀子花香的线索
清晨六点半,晨雾还没完全散开,苏念踩着青石板路往西厢房走。老宅的石板路被昨夜的露水浸得发潮,每走一步都能听到细微的“嗒”声,像是时光落在青砖上的回响。她裹了裹身上的薄外套,初秋的风带着草木的凉意,从月亮门的雕花缝隙里钻出来,拂过耳尖时,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香。
那香气很淡,却格外勾人,不是老宅里惯有的木香,也不是她修复台上的松香,倒像是……某种花的味道。苏念脚步顿了顿,抬头往西厢房的方向望了望。窗棂上糊的宣纸还透着朦胧的晨光,隐约能看到里面摆着的恒温箱轮廓,可那股甜香,就是从那扇窗里飘出来的。
她加快脚步走到门口,轻轻推开虚掩的木门。“吱呀”一声,门轴转动的旧响里,甜香瞬间浓了几分,像被晨雾裹着的蜜,慢悠悠地漫进鼻腔。苏念抬眼望去,目光一下子落在了窗台——那里摆着个素白的瓷瓶,瓶身是最简单的缠枝莲纹,瓶口插着几枝栀子花,雪白色的花瓣层层叠叠,最外层的花瓣边缘还沾着晶莹的露珠,像是刚从枝头摘下来的。
阳光刚好从东边的云层里钻出来,透过窗棂洒在花瓣上,把露珠照得透亮,连花瓣上细细的绒毛都看得一清二楚。苏念走过去,指尖轻轻碰了碰花瓣,凉意顺着指尖漫上来,带着栀子花特有的清甜。她凑近闻了闻,那香气不烈,却很干净,像是能把修复室里残留的灰尘都涤荡干净。
“苏小姐,早啊。”门口传来老陈的声音,他手里端着个白瓷托盘,上面放着一碗小米粥、一碟腌黄瓜,还有两个热乎乎的豆沙包,“刚从厨房端来的,还热着呢,您赶紧吃。”
苏念回头笑了笑,接过托盘放在桌边:“麻烦您了,老陈。这栀子花……”
“哦,这是沈总让我早上刚摆这儿的。”老陈把托盘放稳,指了指窗台上的瓷瓶,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沈总说,夫人在世的时候最喜欢种栀子花,前院那几棵老栀子树,还是夫人当年亲手栽的呢。现在正好是开花的季节,他让我摘几枝送来,说您天天在这儿修玉佩,闻着花香能舒心些。”
苏念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筷子差点没拿稳。她想起昨天下午,沈亦臻坐在对面翻旧相册时,轻声说的那句“我母亲喜欢在院子里种栀子花”。原来他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还特意让人把花送到了她的修复室。
老陈看她愣着,又补充道:“沈总今早出门前还特意叮嘱,说栀子花要每天换一次水,不然容易蔫。您要是忙忘了,跟我说一声,我来换就行。”
“谢谢您,老陈,不用麻烦您,我自己来就好。”苏念回过神,连忙说。老陈笑着应了声,又嘱咐了两句“粥要趁热喝”,才转身离开。
修复室里又恢复了安静,只剩下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还有栀子花淡淡的香气。苏念坐在桌边,看着碗里冒着热气的小米粥,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软乎乎的。以前听圈子里的人说,沈亦臻是出了名的冷漠,接手沈氏集团后雷厉风行,连对家里的长辈都带着几分疏离,可现在看来,他只是把温柔藏在了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就像这栀子花,没有刻意的提醒,没有张扬的姿态,只是悄悄放在窗台上,用最干净的香气,给她添了几分舒心。苏念喝了一口小米粥,温热的粥滑过喉咙,暖到了胃里,连带着刚才被晨风吹得发凉的指尖,都慢慢热了起来。
她吃完早餐,把托盘收进厨房,回来时特意绕到前院看了看。果然,月亮门旁边种着几棵栀子树,枝繁叶茂,白色的花朵缀在绿叶间,像是撒了一把碎雪。树底下还留着一圈浅浅的土痕,看得出来是经常有人打理。苏念站在树旁,抬头看着枝头的栀子花,突然想起母亲生前最喜欢的月季,以前家里的小院里种满了月季,每到开花的时候,母亲就会剪几枝插在客厅的花瓶里,说“家里有花,才像个家”。
一阵风吹过,栀子花香飘过来,带着几分熟悉的暖意。苏念轻轻叹了口气,转身往回走。或许,不管是沈亦臻的母亲,还是她的母亲,都希望用这些小小的美好,给身边的人添些温暖吧。
回到西厢房,苏念把恒温箱打开,小心翼翼地取出玉佩。经过这几天的清理,玉佩上的裂纹已经干净了不少,鸾鸟纹的轮廓越来越清晰,阳光照在玉面上,泛着温润的光泽。她把玉佩放在工作台上,拿起放大镜,开始仔细观察裂纹深处的刻字。
“苏”“沈”“约”三个字已经能看清大半,剩下的字迹还被细小的灰尘覆盖着,需要用特制的细毛刷一点点清理。苏念屏住呼吸,手里的细毛刷轻轻落在玉面上,生怕稍微用力,就会损坏这脆弱的刻字。
时间一点点过去,窗外的阳光慢慢移到了工作台上,把玉佩照得更加透亮。苏念专注地清理着刻字,连门口传来的脚步声都没察觉,直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m.zjsw.org)目光所及都将是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