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修复室里的烟火气
连续几天的阴雨天终于退去,清晨的阳光像被揉碎的金箔,透过西厢房雕花的木窗棂,斜斜地落在八仙桌上。那些平日里泛着冷光的修复工具,此刻都裹上了一层暖融融的光晕——银质的探针映着光斑,细如发丝的毛刷沾着晨露般的水汽,就连恒温箱的玻璃门上,都凝着一层薄薄的雾,轻轻一擦就能看到里面静静躺着的鸾鸟纹玉佩。
苏念坐在桌前,指尖捏着一支极细的羊毛笔,正小心翼翼地清理玉佩边缘一处几乎看不见的划痕。玉料经过百年氧化,表面早已形成一层温润的包浆,稍有不慎就会破坏这份岁月沉淀的质感。她屏息凝神,目光透过放大镜聚焦在划痕上,连呼吸都放得极轻,只有笔杆偶尔在指间微微转动,划出一道细微的弧线。
窗外的石榴树在风里轻轻摇晃,叶子上的水珠落在青石板上,发出“嗒嗒”的轻响。老宅的清晨总是这样安静,安静到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能听见远处厨房传来的柴火声,甚至能听见阳光落在书页上的细碎声响。苏念的目光落在桌角的修复笔记上,昨天写的字迹还带着淡淡的墨香,旁边画着的玉佩纹样草图,线条已经越来越清晰。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极轻的脚步声,不是老陈平日里沉稳的步伐,也不是保洁阿姨拖着工具的声响,而是一种带着几分刻意放轻的节奏,像是怕惊扰了什么。苏念握着笔的手顿了顿,抬头朝门口望去——
沈亦臻站在门框边,身上穿着一件浅灰色的羊毛衫,袖口随意地挽到小臂,露出腕间一块简约的机械表。他手里提着一个深棕色的食盒,食盒的提手是皮质的,边缘有些磨损,一看就是用了有些年头的旧物。阳光落在他身上,把他平日里冷硬的轮廓都柔和了几分,连带着他眼底惯有的锐利,也像是被晨雾冲淡了,只剩下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
“没打扰你吧?”他开口时,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带着清晨特有的微哑,“老陈说,你昨天忙着清理刻字,午饭都没顾上吃。”
苏念这才想起,昨天为了赶在傍晚前把“护”字的边缘清理干净,她确实错过了午饭,只在傍晚吃了几口老陈送来的点心。她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被沈亦臻记在心上。她放下手里的羊毛笔,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衣襟,轻声说:“没有打扰,我刚好也有点累了,正想休息一会儿。”
沈亦臻走进来,把食盒放在八仙桌的另一侧,避开了摊着修复工具的区域。他打开食盒的动作很轻,像是在对待一件易碎的文物——食盒分上下两层,下层放着两个白瓷碗,碗口盖着银色的保温盖,上层则摆着两双竹筷和一小碟酱菜。一股淡淡的饭菜香从食盒里漫出来,不是酒店后厨那种精致却冰冷的味道,而是带着烟火气的家常香气,像是家里妈妈煮的饭,温暖又亲切。
“我让厨房做了点清淡的,”他拿起一个白瓷碗,掀开保温盖,里面是一碗糙米饭,上面铺着几片清蒸鱼和一撮翠绿的青菜,“你修复文物费眼费神,吃太油腻的不好。”
苏念看着碗里的饭菜,心里突然泛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暖意。她以前听圈内的人说,沈亦臻是出了名的不近人情,对待下属严苛,对待合作方更是带着疏离的压迫感,连吃饭都总是在办公室里解决,从不会特意为谁准备食物。可眼前的沈亦臻,却提着一个旧食盒,为她送来一份温热的午饭,连菜的口味都考虑到了她的需求。
“谢谢沈总,”苏念接过碗,指尖碰到瓷碗的温度,暖得让人心头发颤,“您其实不用这么麻烦的,我自己叫外卖也可以。”
“外卖哪有家里做的干净?”沈亦臻拿起另一个碗,掀开盖子,里面的饭菜和苏念的一模一样,只是清蒸鱼的分量多了些,“我也没吃,正好一起。”
他说着,就坐在了苏念对面的椅子上,拿起竹筷,夹了一口糙米饭放进嘴里。他吃饭的动作很斯文,咀嚼时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却不像那些刻意保持优雅的豪门公子那样让人觉得距离感十足,反而带着一种自然的从容。阳光从他身后的窗户照进来,落在他的发梢上,映出几缕浅棕色的光泽,竟让他看起来多了几分烟火气。
苏念也拿起竹筷,夹了一口青菜。青菜煮得刚刚好,脆嫩多汁,带着淡淡的清甜,显然是刚出锅不久就装进了保温盒。她又夹了一块清蒸鱼,鱼肉鲜嫩,没有一点腥味,只放了少许姜丝和葱段提味,正好符合她清淡的口味。她一边吃,一边偷偷看对面的沈亦臻,发现他正专注地看着桌上的修复笔记,目光落在那些刻字的草图上。
“刻字清理得怎么样了?”他突然开口,打破了房间里的宁静,“‘护国宝’那三个字,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
苏念咽下嘴里的饭,放下竹筷,指着笔记上的草图说:“‘护’字的最后一笔刻得很深,而且笔画边缘有细微的磨损,像是刻字的人当时用了很大的力气,或者刻完之后被人反复摸过。‘国’字的方框里,还藏着一个很小的圆点,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我怀疑是当时的标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m.zjsw.org)目光所及都将是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