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雨夜的默契
修复工作推进到第四十九天,午后的天就像被谁泼了墨,从浅灰一路沉到浓黑。苏念趴在西厢房的木桌上,指尖捏着一枚细如发丝的银质剔刀,正对着玉佩上最后一处嵌在纹路里的尘垢轻轻挑拣。窗外的风先是卷着几片枯叶打在窗棂上,发出细碎的“沙沙”声,没过多久,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起初是零星的“嗒嗒”声,转瞬就织成了密不透风的雨幕,将整座老宅裹进了一片潮湿的朦胧里。
桌上的台灯投下一圈暖黄的光,恰好落在玉佩上。经过近五十天的清理,这枚原本蒙尘的玉佩早已褪去斑驳,玉质温润如凝脂,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莹光。苏念屏住呼吸,手腕微微用力,终于将那点卡在“护”字最后一笔里的污垢挑了出来。她长舒一口气,指尖轻轻摩挲过玉佩表面——至此,“光绪二十三年,苏沈两家约,共护国宝,世代互助”这十八个刻字,终于完整地显露在眼前。
字迹是用篆书刻成的,笔锋遒劲,每一笔都透着当年刻字人的郑重。苏念小心翼翼地将玉佩放在铺着绒布的托盘中,又拿起手机,对着刻字调整了好几个角度,才拍下几张清晰的照片存档。她点开相册,翻看着从修复第一天到现在的照片,看着那些模糊的刻痕一点点变得清晰,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有欣慰,有感慨,还有一丝连自己都没察觉的期待。
刚要关掉台灯,准备去厨房烧点热水,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那声音裹在雨声里,起初有些模糊,可越靠近西厢房,就越清晰——是皮鞋踩在青石板上的声音,带着一种沉稳的节奏,即便沾了雨水,也依旧利落。苏念心里一动,快步走到窗边,手指轻轻撩开厚重的蓝布窗帘一角。
雨幕里,一道熟悉的身影正撑着一把黑色的大伞,往西厢房走来。伞面很大,几乎遮住了他大半的身形,可苏念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那是沈亦臻。他穿着一件深灰色的风衣,衣角被风吹得微微扬起,裤脚已经被斜飘的雨水打湿了一片,贴在脚踝上,却丝毫没影响他的脚步。他手里除了伞,还提着一个深色的保温桶,另一只手护着桶身,像是怕里面的东西被雨水淋到。
苏念的心猛地一跳,下意识地抬手理了理额前的碎发,又扯了扯身上有些皱的棉布裙子,才快步走到门口,拉开了房门。一股带着湿意的凉风瞬间涌了进来,夹杂着雨水的清冽气息,可她的目光却牢牢落在沈亦臻身上,连风都忘了躲。
“沈总,这么大的雨,您怎么来了?”她的声音比平时轻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雨水顺着伞沿往下滴,在沈亦臻脚边积起一小滩水,他的头发丝上还沾着细密的雨珠,顺着额角滑下来,却丝毫没破坏他的沉稳,反而添了几分平日里少见的清润。
沈亦臻收起伞,抖了抖风衣上的雨水,水珠落在门槛外的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老陈刚才给我打电话,说你今天一整天都待在西厢房,午饭只吃了半块面包,晚饭更是没动。”他说着,将手里的保温桶轻轻放在桌上,指尖碰到桶身时,还特意顿了顿,像是在确认温度,“我让人在厨房炖了点汤,想着你应该没吃饭,就给你送过来了。”
苏念看着桌上的保温桶,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暖融融的。这保温桶是沈亦臻常用的那一个,深褐色的桶身,上面印着一个小小的“沈”字,她之前在沈氏集团的茶水间见过一次。她没想到,他会在这样的大雨天,特意为了一碗汤跑一趟老宅,还要护着保温桶,生怕里面的汤凉了。
“谢谢沈总,您快坐,我给您倒杯热水。”苏念连忙转身,快步走到墙角的八仙桌旁,拿起桌上的白瓷茶壶。壶里的水还是下午烧的,温温的,她又快步走到煤炉边,添了几块煤,将水壶放上去。等待水开的间隙,她回头看了一眼沈亦臻,发现他正站在桌前,目光落在她刚才拍的刻字照片上。
他的指尖轻轻点在照片上的“苏沈两家约”几个字上,动作很轻,像是怕碰坏了什么珍贵的东西。“‘光绪二十三年,苏沈两家约,共护国宝,世代互助’。”他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在雨声里显得格外清晰,“原来百年前,苏家真的和沈家有过这样的约定。”
苏念握着水壶把手的手紧了紧,水刚好开了,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她倒了两杯热水,捧着杯子走到沈亦臻身边,将其中一杯递给他:“沈总,你是不是早就知道这件事?”
沈亦臻接过水杯,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他抬眼看向苏念,眼神里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有了然,有愧疚,还有一丝她读不懂的温柔。“我父亲生前跟我提过一句,说苏家是沈家的恩人,当年若不是苏家相助,沈家恐怕早就败落了。”他轻轻抿了一口热水,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只是他从没说过具体是什么约定,也没提过‘护国宝’这回事。直到看到你清理出来的刻字,我才终于明白,当年两家的渊源,远比我想的要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m.zjsw.org)目光所及都将是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