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示意其他人继续练习,走到苏杭身边,递给他一杯温水和一个系统悄悄兑换的、能小幅缓解肌肉疲劳的【舒缓药膏】。
“别逼自己太狠。”林晓看着他被绷带缠绕的手腕,“我们不需要你去做违背身体本能的东西。你的‘荷花酥’,你的‘青玉’,本身就是极致的艺术。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评审能看懂这种艺术。也许,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不在‘形’上做太多文章,而是在‘意’和‘味’的传达上,下更多功夫?”
苏杭沉默地接过药膏,没有立刻回答,但紧绷的肩膀微微松弛了一些。
经过近十天近乎疯狂的模拟训练和实战调整,团队的整体状态有了显着的提升。菜品在保留灵魂的同时,视觉呈现和风味描述更加符合国际语境。李小明等年轻员工的进步尤其明显,已经能够熟练完成大部分适应性改造后的菜品。
夏沫准备的“食材故事”和品牌理念阐述,也在专业顾问的打磨下,变得既有东方韵味,又能被西方思维理解。
他们似乎已经找到了在那套规则体系下,最大限度展现自身特色的方法。
然而,就在林晓对即将到来的“非通知性实地考察”稍微增加了一点信心时,他突然想起了那条神秘的加密信息——“小心‘味觉基准’”。
他再次调出评审手册,仔细搜索与“味觉”相关的所有条款,终于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附录注释里,找到了一段模棱两可的描述:“评审团可能依据机构内部建立的、长期稳定的‘味觉记忆基准’(Taste Memory Benchmark),对参赛菜品的风味接受度进行潜在评估。”
味觉记忆基准?
这到底是什么?是某种标准化的酱料?还是指评审们个人长期形成的口味偏好?
林晓尝试在系统的模拟训练厨房中,加入“模拟特定味觉偏好”的选项,但系统提示:【权限不足,需更高级别的文化数据库或样本分析。】
这条警告,像一根隐藏在华丽地毯下的尖刺,始终让他无法完全安心。他们准备好了应对明枪,躲开了规则里的暗箭,但对于这个未知的、可能更加主观和刁钻的“味觉基准”,他们依旧一无所知,毫无防备。
真正的考察尚未开始,而一场关于“味道”本身的、无声的战争,似乎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喜欢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zjsw.org)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