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触觉的告白
自那个在黑暗中摸索到灵光的夜晚后,苏杭像是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沉溺于对手腕伤势的绝望,也不再对着冰冷的仪器发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疯魔的专注。他成了马克实验室的常客,甚至比林晓他们待的时间更长。
他的操作台变得杂乱无章,堆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原料”:不同目数的可食用砂砾、打磨成各种形状的微型冰晶(由不同风味的汁液冷冻而成)、带有细微倒刺的干燥植物纤维、以及能随温度变化而产生软硬差异的特殊凝胶。他不再追求粉末的细腻均匀,反而刻意保留颗粒感;不再追求形态的规整完美,反而主动塑造裂痕、凹凸与不平衡。
林晓、夏沫和李小明都注意到了他的变化。他依旧沉默,但那种沉默不再是死寂,而是如同火山喷发前,内部剧烈运动所呈现出的、压抑的轰鸣。
“他在做什么?”李小明看着苏杭将一团混合了黑色竹炭粉和粗糙燕麦麸、看起来像煤炭渣的东西塞进模具,忍不住低声问林晓。
林晓摇了摇头,目光却带着一丝凝重与期待:“他在……寻找一种新的语言。”
马克偶尔会无声地出现在实验室,远远地看着苏杭那些“胡闹”般的操作。他从不干涉,只是在他实验记录本的某一页,写下几个简短的词语:“触觉优先”、“情绪载体”、“去味觉化探索”。
这一天,苏杭完成了一组他称之为“情绪切片”的点心。一共四件,摆放在纯黑色的石板上。
第一件,通体粗糙暗沉,表面布满如同干涸土地般的龟裂痕迹,触手冰凉而坚硬,需要用力才能掰开一小块,放入口中,是纯粹的、带着尘土气息的苦涩,咀嚼时能清晰感受到颗粒摩擦牙齿的粗粝感。——它叫「窒碍」。
第二件,外表包裹着一层光滑却脆弱的白色糖壳,轻轻一碰就碎裂,露出内部混乱交织的、如同岩浆般的红色与黑色流心,温度偏高,带着刺激性的姜辣与微弱的果酸,流质在口中横冲直撞。——它叫「奔涌」。
第三件,形态扭曲,一半是烧焦般的漆黑与坚硬,另一半却是过度蓬松、一触即碎的苍白,口感在极度的焦苦与虚无的寡淡间瞬间切换,中间没有任何过渡。——它叫「撕裂」。
第四件,也是最不起眼的一件,是一个不规则的、表面有细微磨砂感的淡金色小球。触手温润,带着一丝韧性,用力捏下去,它会微微变形,却不会破裂。放入口中,外层是清淡的米香与微微的甜,用牙齿破开那层韧性十足的薄膜后,内部并非流心,而是一团极其柔软、带着微弱湿气和青草气息的绿色海绵状结构,在舌尖慢慢融化,留下一丝极其渺茫、却真实存在的回甘。——它叫「蛰伏」。
这四件“点心”,若以传统的“美味”标准衡量,几乎都是失败品。它们不追求愉悦的味觉体验,甚至刻意制造不适。
苏杭将这组作品带到了林晓他们面前,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神示意他们——去触摸,去感受,然后,如果愿意,再去品尝。
李小明将信将疑地拿起「窒碍」,那粗糙冰冷的触感让他眉头直皱,放入口中后,那苦涩和粗粝感让他差点直接吐出来。“这……这能吃吗?”他苦着脸说。
夏沫则小心翼翼地触碰「奔涌」的糖壳,感受它在指尖碎裂的瞬间,以及内部那温热、流动的质感。她闭上眼睛,没有立刻品尝,只是用手指细细体会那种由脆到流、由冷到热的转变过程,仿佛在阅读一种无声的乐章。
林晓的目光则被那个淡金色的「蛰伏」所吸引。他拿起它,感受着那温润而带有韧性的独特触感,这让他想起母亲那枚玉佩。他没有犹豫,将其放入口中。当牙齿突破那层薄膜,接触到内部柔软、带着生命气息的绿色结构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那不是味觉的愉悦,而是一种……类似于在绝境中看到微小生机般的感动。
他看向苏杭,苏杭也正看着他,眼神平静,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如同破开坚冰般的清澈。
“我好像……明白了。”林晓缓缓说道,“你不是在做给我们吃的点心,你是在让我们……感受。”
苏杭微微点了点头,嘶哑地开口,声音依旧干涩,却有了力量:“手……废了。但感觉,还在。它们……可以直接说话。”
就在这时,马克鼓着掌,从实验室的阴影处走了出来。他的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甚至是一丝兴奋。
“精彩,苏!”马克走到操作台前,目光灼灼地扫过那四件作品,“你跳出了味道的囚笼,找到了通往感官的另一条小径。触觉的告白……直白,残酷,却无比真实。”他拿起「撕裂」,感受着那极端的对比,“这已经不再是点心,这是情绪的雕塑,是可以用手和口去‘阅读’的诗歌。”
他看向苏杭,语气变得无比郑重:“苏,我想邀请你,以‘触觉点心’为主题,为下个月在苏黎世举办的一个小型、但极度前沿的‘感官与食物’艺术展,创作一个独立的展位。这无关比赛,无关餐厅,只关乎你个人的表达。你愿意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zjsw.org)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