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悬崖上的共舞
陈静和她背后若隐若现的“味王集团”,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的一颗裹着糖衣的炸弹。短暂的震惊过后,林晓团队迅速进入了应对状态。夏沫动用所有资源调查“绿色视野”与陈静,反馈回来的信息真假参半——组织真实存在,项目也确实在推进,但陈静此人的背景及其与周世仁的确切关系,如同笼罩在迷雾中,难以看清。
“不能拒绝,也不能轻易答应。”夏沫在团队内部会议上定下基调,“拒绝,可能显得我们心虚或狭隘,也堵死了利用这个平台发声的可能性。轻易答应,则可能落入陷阱。我们需要接触,需要谈判,需要在刀尖上跳舞,摸清他们的真实意图,并为我们自己争取最大的主动和保障。”
这是一场悬崖边的共舞,每一步都需精准计算,与潜在的敌人保持着危险的默契。
与此同时,苏杭的艺术展筹备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他拒绝了陈静方面提出的“为环保巡展提前调整作品方向”的暗示,坚持自己最初的创作理念。他的展区被命名为「无声的味觉」,那几件充满批判性的作品被放置在核心位置,旁边配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文字说明,解释其触觉语言所指向的环境议题。
布展那天,马克亲自来到现场。他仔细观看了每一件作品,尤其在那件象征“贫瘠土地”的粗糙黑色糕体前停留了很久,伸出手指,轻轻触摸那龟裂的表面。
“苏,”他最终开口,语气带着一种复杂的赞叹,“你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这些作品……它们不会让观者感到‘愉悦’,它们会让人感到不适,甚至愤怒。但这正是它们的力量所在。艺术有时不是为了取悦,而是为了刺痛,为了唤醒。”
他看向苏杭,眼神锐利:“你准备好承受可能出现的争议和批评了吗?准备好可能无人理解,甚至被斥为‘这不是食物’的指责了吗?”
苏杭迎着他的目光,包扎着敷料的右手微微蜷缩,声音低沉却坚定:“我做的东西……本来,就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
艺术展开幕当晚,苏黎世一家私人画廊内灯光柔和,人流如织。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家以及感官探索爱好者汇聚于此。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好奇与审视交织的氛围。
林晓、夏沫、李小明都出席了,他们分散在展厅各处,既是为苏杭站台,也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留意着陈静或任何可能与周世仁相关的人出现。
苏杭的展区果然成为了焦点。观众们的反应两极分化。有人皱着眉头,小心翼翼地触碰那些粗糙、冰冷或带有尖锐棱角的“点心”,然后迅速收回手,脸上露出困惑或厌恶的表情;也有人如同发现新大陆般,反复体验着不同作品带来的触感冲击,仔细阅读旁边的文字,陷入深思。几位知名的艺术评论家在他的作品前驻足良久,低声交换着意见,表情严肃。
没有掌声,没有欢呼,只有窃窃私语和专注的沉默。这种反馈,比任何激烈的褒贬都更让林晓感到紧张。他看向站在展区角落阴影里的苏杭,苏杭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些与他的作品“互动”的陌生人,眼神如同深潭。
陈静也来了,带着几位看起来像是赞助商或媒体的人。她没有直接靠近苏杭,而是远远地观察着观众的反应,脸上带着公式化的微笑,偶尔与同伴低语几句。
“她在评估。”夏沫悄无声息地走到林晓身边,低声道,“评估苏杭作品的价值,评估舆论的走向,也在评估我们的反应。”
就在这时,一位穿着考究、气质不凡的老者在「贫瘠土地」那件作品前站了许久,然后他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举动——他拿起旁边配备的、用于体验的小木槌,轻轻敲下了一小块,没有放入口中,而是放在掌心,用指尖细细捻磨那些粗糙的颗粒,然后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在品尝那并不存在的、属于土地的“味道”。
良久,他睁开眼,目光穿越人群,精准地找到了阴影中的苏杭,对他微微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敬意。
这个无声的举动,仿佛是一个信号。
开幕式后的交流酒会上,暗流涌动。陈静终于端着酒杯,走向了林晓和夏沫。
“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不是吗?”陈静微笑着,“尤其是那份……勇气。”
“直说吧,陈女士。”夏沫没有绕圈子,“‘绿色视野’的合作,具体条件是什么?我们需要确保苏杭先生的创作自主权和作品完整性得到绝对尊重。”
陈静晃动着杯中的香槟,语气轻松:“当然,我们完全尊重艺术家的独立精神。我们希望的,是在全球巡展中展示这几件作品,并配合进行一些环保主题的公众教育活动。我们可以提供完整的法律保障、全球顶级的展览渠道,以及……一笔相当可观的授权费用,这或许能缓解诸位目前遇到的一些……小小的经济困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zjsw.org)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