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镜中之刃
“淬火初试”的成功,带来的短暂振奋,如同退潮般迅速消散,被周世仁“御品速达”新一轮攻势带来的刺骨寒意所取代。五家分店同时开业,广告铺天盖地,“冠军味道,百姓价格”的口号,像病毒一样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传播。
更令人心悸的是,夏沫第一时间派人买回了“御品速达”推出的几款主打新品。当那些包装精致、还带着温度的餐盒在后厨的操作台上被打开时,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不仅仅是形似。
那道“御品速达”的“金汤野菌煨花胶”,其汤底的浓郁鲜香,与“山海轩”招牌菜“山海一品煲”的基底风味,有着惊人的相似度,绝非普通高汤所能比拟。另一道“梅香千层肉”,其肉质酥烂的程度的复合梅子香气,也与苏杭一道秘制点心的调味逻辑如出一辙。
“他们……他们怎么可能……”李小明看着那碗色泽金黄、香气逼人的汤,喃喃自语,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模仿,这几乎是……复刻!
林晓舀起一勺汤,闭上眼睛,系统赋予的超凡味觉在他的舌尖分解着每一层味道。他的眉头越皱越紧。不仅仅是基础的鲜味,连那几种只有“山海轩”通过特殊处理和配比才能产生的、细微的复合香气和回甘,都在这碗汤里找到了影子!
“味道的‘骨架’被摸透了。”林晓放下勺子,声音低沉,“不是靠猜,是靠分析。他们肯定弄到了我们的核心配方,或者……对成品进行了极其精密的成分分析。”
一股无声的寒意,瞬间在后厨弥漫开来。如果说之前的舆论打压和供应链封锁是外部的明枪,那么这一次,敌人仿佛已经潜入了他们的心脏,拿走了他们最核心的机密。
怀疑的目光,开始不由自主地在内部扫视。
知道完整核心配方和工艺流程的,只有林晓、苏杭、李小明和夏沫四人。李小明的“效能中心”虽然负责部分预处理和标准酱料的生产,但为了安全起见,最核心的几种配方,林晓始终没有完全下放,只是以“核心料包”的形式配发给后厨。
“会不会是……供应商那边泄露了某种独家原料的配比?”夏沫试图寻找外部原因。
“不可能。”林晓摇头,“我们的核心风味是多种食材和工艺复合的结果,单一供应商拿不到全貌。”
苏杭一直沉默着,他拿起那份“御品速达”仿制他点心风味的“梅花酥”,掰开,仔细看了看内馅的质地和颜色,又凑近闻了闻,随即,他像是确认了什么,眼神冰冷地看向了李小明。
“效能中心,‘梅酱’的废料,是怎么处理的?”苏杭突然开口,声音没有任何起伏。
李小明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回答:“按照流程,不能使用的边角料和废料,都统一由指定的环保公司回收处理……怎么了,苏哥?”
苏杭没有回答,只是将那半块“梅花酥”扔回餐盒,发出一声轻响,然后转身,走回了自己的实验室,关上了门。那无声的质疑,比任何言语都更让人窒息。
李小明涨红了脸,想辩解什么,却看到林晓和夏沫也正看着他,眼神复杂。效能中心接触的环节最多,人员也相对庞杂,虽然核心配方未下放,但日常处理的食材、使用的标准调味料,以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废料”,是否可能被有心人利用,反向推导出某些信息?
“我……我去查!我保证把流程再梳理一遍,把所有接触过核心环节的人再筛查一遍!”李小明的声音带着委屈和急切。
接下来的几天,“山海轩”仿佛被笼罩在一片疑云之下。李小明在效能中心开展了严厉的内部审查,搞得人心惶惶,却一无所获。后厨里,大家工作时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交流也变少了,一种彼此防备的气氛悄然滋生。
而“御品速达”的生意,却如火如荼。低廉的价格,加上确实有几分“冠军神韵”的味道,吸引了大量原本对“山海轩”望而却步的顾客。此消彼长之下,“山海轩”的客流出现了明显的分流,营业额开始下滑。
这天晚上打烊后,夏沫拿着最新的市场数据,脸色难看地找到林晓。
“周世仁这一手太毒了。他用我们的‘影子’来打我们。”夏沫将数据表拍在桌上,“更麻烦的是,有几家一直在和我们接洽、准备投资‘双轨制’模式的本地资本,现在也开始犹豫了,觉得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并非不可复制,风险太大。”
就在这时,林晓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他接起电话,对面传来一个经过处理的、电子合成般的声音,语速平缓,却带着令人不适的精准:
“林晓先生,品尝过‘镜子里的味道’了吗?是不是很熟悉?这只是一个开始。‘美杜莎’的提议依然有效,但估值需要重新评估,毕竟……你们的‘独特性’已经大打折扣了。或者,你们可以考虑一下‘味王集团’的收购要约?周总一向爱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zjsw.org)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