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玉座宣言
“守拙”基金会沈先生的到访,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漾开的涟漪远超预期。他没有提出任何商业合作的要求,只是留下了几份关于古代“灵馐”传说和感官哲学的研究资料复印件,以及一份基金会对苏杭作品的专业分析报告,便飘然离去。那份报告用严谨的学术语言,将苏杭的“触觉点心”置于人类感官艺术史的脉络中进行探讨,其评价之高,令苏杭本人都感到些许意外。
这份来自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肯定,像一剂强心针,进一步巩固了团队重铸的信心。夏沫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将这份报告的核心内容,巧妙地融入了她为巴黎艺术展策划的传播方案中。
“我们要主动发声,不能总是被动挨打。”夏沫在核心会议上阐述她的计划,“周世仁想用模仿和诋毁把我们拉低到他的层次,我们偏要拔高战场!我们要举办一场发布会,不仅要正式宣布苏杭参展庞斯的消息,更要借此机会,重新定义‘山海轩’,向外界展示我们不可复制的核心价值——那就是对厨艺本质的探索,和敢于将美食推向艺术殿堂的勇气!”
这个计划,被林晓命名为“玉座宣言”。他们要向整个行业,向虎视眈眈的对手,也向自己,宣告他们选择的王者之路。
发布会的地点,没有选在豪华酒店,而是定在了“山海轩”本身。夏沫请人将餐厅临街的一面玻璃幕墙改造成了巨大的投影屏幕,内部则进行了精心布置,将用餐区与苏杭的几件代表性“触觉点心”作品融合成一个沉浸式的艺术空间。
邀请函发出,不仅邀请了美食媒体、评论家,也破天荒地邀请了一些艺术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甚至还包括了几位一直持观望态度的潜在投资方。当然,周世仁和他的“味王集团”,也收到了一份——这是一封赤裸裸的战书。
发布会当天,“山海轩”门口聚集了不少媒体和好奇的路人。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循环播放着经过艺术处理的、苏杭创作点心的手部特写,以及他的作品在瑞士展览时引发的观众反应片段,配以充满力量感的音乐和极简的文字:“味道的边界在哪里?”“触觉能否言说?”“山海轩,不止于食。”
内部,灯光经过精心设计,聚焦于展示的作品和中央的发言区。宾客们端着由效能中心统一提供、但经过苏杭微调的迎宾饮品,在那些充满冲击力的点心作品前驻足,低声交流,脸上带着惊奇与思索。
周世仁没有亲自到场,但他派来了他的律师和一位公关总监,两人坐在角落,面色阴沉地看着这一切。
发布会正式开始。林晓作为主理人,第一个走上发言区。他没有穿西装,依旧是一身干净的厨师服,目光沉静地扫过全场。
“感谢各位今日莅临。”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空间,“过去一段时间,‘山海轩’经历了许多。有赞誉,有质疑,有来自外部的攻击,也有源于自身的迷惘。”他坦诚地提到了最近的困境,没有回避。
“有人问,餐饮的本质是什么?是极致的效率?是完美的复制?还是资本的狂欢?”林晓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我们认为,都不是。餐饮的本质,是‘人’。是厨师指尖的温度,是食材与土地的情感,是品尝者那一刻被触动的心弦。”
他指向身后投影屏幕上苏杭的作品:“所以,我们支持苏杭,走向庞斯艺术中心的舞台。不是因为那能带来多少营业额,而是因为,他的探索,代表了‘山海轩’不愿被定义的灵魂——我们尊重传统,但绝不墨守成规;我们追求效率,但绝不牺牲灵魂;我们渴望成功,但绝不出卖初心!”
掌声响起,并不热烈,却带着一种深思。
接着,夏沫上台,以她惯有的干练,详细阐述了“山海轩”未来的“双轨制”发展战略,强调了“传承实验室”与“效能中心”并行的理念,并公布了围绕苏杭巴黎之行的一系列品牌活动计划。她的演讲,充满了数据与逻辑,将艺术与商业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最后,在所有人的期待中,苏杭走上了台。他依旧沉默,甚至没有看台下的观众,只是站在发言席前,垂着眼睑。聚光灯打在他身上,将他略显单薄的身影拉得很长。
就在众人以为他会像以往一样匆匆离场时,他抬起了头,目光平静地看向前方,缓缓举起了自己的右手——那只缠绕着过往伤痛、此刻却稳定地握着一枚小小点心的手。
那枚点心,正是他新作的「回甘」。
“以前,我觉得……厨房是我的堡垒,点心,是我的武器。”苏杭的声音嘶哑,通过麦克风,带着一种奇异的磁性,“我用它对抗世界,也对抗……自己。”
他顿了顿,仿佛在组织语言,也仿佛在克服某种障碍。
“后来,堡垒塌了,武器……也断了。”他的语气没有任何起伏,却让台下的人屏住了呼吸,“有人告诉我,点心是给人吃的。人心,也需要被滋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zjsw.org)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