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理想的基石
那条关于“彼等”觊觎“火种”的加密信息,像一根无形的刺,扎在林晓心头。但他没有将这份不安扩散给团队。建立学院,是应对未来危机、传承文明火种的必要之举,不能因噎废食。他将那份警惕深埋心底,带领团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山海膳食学院”的筹建中。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学院的第一道门槛,就横亘在眼前——选址。既要环境清幽,利于学子修心钻研,又不能离城市太远,方便教学与实践结合;既要拥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教室、实验室、实践厨房,又要考虑成本,不能将“山海轩”初步积累的资本消耗殆尽。
夏沫带着团队考察了郊区几个废弃的工厂和学校,不是位置太偏,就是改造费用惊人。一连几天,众人都无功而返,最初的热情被现实的冷水一点点浇熄。
“实在不行,就先在‘山海轩’楼上划出一层,作为初期教学点?”李明显得有些气馁,提出了一个保守的方案。
“不行。”林晓立刻否定,“学院需要独立的气场。挤在餐厅楼上,学子们听到的是市井喧嚣,闻到的是营业烟火,如何能静心悟道?这和我们设定的‘心手相传,味承古今’的理念背道而驰。”
苏杭破天荒地参加了讨论,他虽依旧沉默,但偶尔扫过那些不尽人意的选址照片时,眼神里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排斥。对他而言,创作需要纯粹的环境,教学亦然。
就在陷入僵局之时,夏沫通过一些私人关系,打听到市郊靠近森林公园的位置,有一处闲置多年的老式疗养院。原属于某个效益不佳的国营单位,产权清晰,环境幽静,建筑虽然老旧,但结构坚固,绿树成荫,甚至还有一个荒废的小小玻璃暖房,可以改造为食材培育基地。
众人驱车前往。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那处红砖墙、坡屋顶的院落出现在眼前时,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宁静,破败中透着昔日的雅致,空气清新,远离尘嚣。
“就是这里了!”林晓几乎瞬间就确定了。这里的氛围,与他心目中学院的雏形高度契合。
然而,喜悦是短暂的。与产权方接触后,对方开出的价格虽然不算离谱,但后续的改造、装修、设备投入,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几乎要掏空“山海轩”目前所有的流动资金,甚至需要抵押部分资产。
“风险太大了!”夏沫在财务测算后,给出了严峻的警告,“一旦学院前期招生不如预期,或者‘山海轩’主业受到冲击,资金链断裂,我们将满盘皆输!”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尖锐。
是冒着巨大的风险,打造一个符合理想的“圣地”,还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更稳妥、但可能牺牲掉部分理念的方案?
会议上,争论不可避免。
“我们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夏沫坚持风控原则,“学院是长远之计,但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以牺牲现有基业为代价。我建议,先租赁一个更经济的场地,等学院走上正轨,再考虑迁址。”
“我同意沫姐的看法。”李明经历过之前的挫折,也变得谨慎起来,“咱们好不容易才稳住,不能再冒险了。”
林晓眉头紧锁,他知道夏沫和李明的担忧不无道理。他看向苏杭,想知道他的想法。
苏杭看着窗外那处疗养院的远景照片,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着,仿佛在勾勒什么。良久,他嘶哑地开口:
“地方,有‘气’。那里……静,有土,有树,能养出好东西。”他顿了顿,看向林晓,“凑合的地方,养不出真东西。”
他的话简单,却直指核心。学院培养的不是技工,是未来的大师。环境,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
压力再次回到了林晓肩上。他需要做出抉择。
深夜,他独自一人驱车,再次来到那处废弃的疗养院。月光如水,洒在斑驳的红砖墙上,荒草在夜风中摇曳,虫鸣唧唧,更显幽深。他闭上眼睛,深深呼吸,仿佛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沉睡的生机,以及那份远离浮躁的宁静。
就在这时,他脑海中系统的界面自动亮起,一行提示浮现:
【检测到潜在‘育人场域’,环境灵性指数:中。】
【分析:此地利于精神凝聚与感知培养,与‘灵馐’基础理念存在微弱共鸣。】
【建议:可作为初级传承基地。】
系统的肯定,如同最后一颗砝码,压在了天平的一端。
第二天,林晓在团队会议上,做出了最终决定。
“就定在那里。”他的声音不容置疑,“钱的问题,我来想办法。夏沫,你负责谈判,价格可以谈,付款方式可以灵活。小明,你立刻开始联系设计团队,我要一个既能保留这里原有气息,又符合现代教学功能的改造方案。”
他看向众人,眼神坚定:“我知道风险很大。但有些路,不能因为难就不走。学院的基石,不能从一开始就打折扣。这不仅仅是砖瓦,这是我们对未来的态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zjsw.org)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