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请君入瓮
雨水彻夜未停,清晨的天空依旧阴沉,仿佛一块吸饱了水的灰色绒布,沉甸甸地压在城市上空。学院内,空气湿冷,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
一号会客室内,安曼带着她的技术团队,正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精密仪器,对魏谦留下的那份意向书进行全方位的扫描。林晓和苏杭站在一旁,沉默地注视着。茶海上那碟苏杭昨夜端进来的点心早已冷却,造型依旧精美,却无人再有心思品尝。
“嘀——”
一声轻微的蜂鸣从仪器上传来。安曼盯着屏幕,眼神一凛:“林主厨,猜对了。意向书的封面夹层里,嵌有一个非常微型的被动式信号增强器,本身不发射信号,但能反射和增强特定频段的扫描波,用于精确定位。同时,装订线里融合了纳米级的金属纤维,构成了一个简易但有效的窃听回路。”
苏杭冷哼一声,嘶哑道:“果然是豺狼性子,手段下作。”
林晓脸上并无意外,只有一丝冰冷的了然。顶峰资本不仅要在商业上碾压他们,还要在情报上做到极致掌控。这份意向书,既是诱惑,也是一个定位信标和窃听器。
“能屏蔽掉吗?或者……反向利用?”林晓问道。
安曼快速在控制板上操作了几下,点了点头:“屏蔽很简单,施加一个特定电磁场即可,让它‘失聪’和‘失明’。但反向利用……需要更精密的设备和技术,我们目前的条件有限,强行操作可能会打草惊蛇。”
“那就先屏蔽。”林晓果断下令,“在我们准备好之前,不能让他们知道我们已经发现了。”
安曼立刻执行操作,仪器发出低沉的嗡鸣,一道无形的力场笼罩了那份意向书。做完这一切,她看向林晓:“林主厨,‘捕蛇’计划的下一步,数据已经准备好了吗?”
林晓的目光转向苏杭。苏杭点了点头,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微型的加密U盘。
“这是我和林晓连夜弄出来的‘鱼饵’。”苏杭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丝残酷的精准,“一份修改过的‘清泉白石汤’终极火候曲线,以及三份核心酱料的‘优化’基础配比。表面上看,效率提升了百分之十五,风味指标更加‘锐利’。但核心的平衡点和风味持久性关键节点,被我们动了手脚。按照这个配方大规模生产,前期口感会有短暂的提升,但一周内,产品的风味会快速衰减,变得单薄、失衡,甚至产生一丝难以察觉的、类似金属的杂味。一旦出现,无法逆转。”
这已不是简单的假情报,而是精心调制的毒药。一旦“味王集团”将其奉为至宝,投入生产,将会对他们的产品口碑造成毁灭性打击。
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让这条“有毒的鱼饵”,通过孙炜这条线,看似“意外”又“合理”地被赵铭,以及他背后的“味王”获取。这需要一场精心编排的戏。
下午,林晓召集了一次核心团队与优秀学员的闭门会议,地点选在了效能中心旁边的小型分析室内。参加会议的除了林晓、苏杭、安曼,还有几位资深的导师,以及……表现“稳定”、似乎已深刻反省的孙炜,和作为优秀学员代表、总是带着温和笑容的赵铭。
分析室的白色墙壁上,投影着一些复杂的数据图表和分子结构图。气氛严肃。
林晓站在投影前,面色凝重:“诸位,目前的困境大家都很清楚。传统的路径似乎走不通了,我们必须寻找技术上的突破,用更低的成本,创造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几天,我和苏老师闭门研究,有了一些初步的,可能颠覆我们以往认知的发现。”
他操作电脑,投影上开始展示那份经过修改的“清泉白石汤”火候曲线,以及那三份酱料的“优化”配比。
“这是我们基于效能中心的深层数据分析,对传统工艺进行的一次‘激进’优化。”林晓的语气带着一种混合着兴奋与不确定的探索感,“理论上,通过大幅提升这几个关键节点的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以强行激发食材的风味物质,达到短时间内极致的效果。同时,调整这几种植物胶和盐的比例,可以让酱料的挂壁性和初始冲击力更强。”
他展示的数据和理论推演看起来无懈可击,甚至引用了不少前沿的食品科学论文作为支撑。几位资深导师听得眉头紧锁,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显然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一位老导师忍不住开口:“林主厨,这……这会不会太激进了?传统的文火慢炖,追求的是风味的融合与持久。您这样强行提升,会不会导致后劲不足,甚至产生不可控的副产物?”
苏杭在一旁,用他特有的冰冷嗓音开口:“不变,就是等死。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理论数据支持,就有尝试的价值。”他的话简短,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孙炜坐在下面,心脏砰砰直跳。他知道,这就是要让他“窃取”的“核心机密”了。他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和其他学员一样,带着好奇与思索,但余光却不由自主地瞟向坐在斜前方的赵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zjsw.org)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