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薄雾,洒在匠人村的青瓦白墙上,为这个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村落披上一层金纱。铁柱站在国际交流中心的建筑工地上,安全帽下那双锐利的眼睛正仔细审视着施工图纸。春寒料峭,他呵出的白气在空气中短暂停留,与工地上忙碌的喧嚣交织在一起。
“赵总,钢结构主体已经完成百分之八十,比原计划提前了三天。”项目经理汇报着,脸上带着疲惫而自豪的神色。
铁柱点头,手指点在图纸的西南角:“这里的承重计算再复核一次。国际会议厅要能容纳五百人,安全是第一位。还有,无障碍通道的设计要确保符合国际标准。”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二狗几乎是跑着过来的,手里挥舞着平板电脑,领带歪向一边,西装外套随意搭在手臂上。
“老板!法国纪录片团队提前到了!现在就在村口!”二狗气喘吁吁,眼睛因惊讶而睁得圆圆的,“不是说下周才来吗?这这这...我们还没准备好呢!”
铁柱眉头微皱,但很快恢复平静:“既来之,则安之。你去安排他们先到接待室休息,我十分钟后到。”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特质。
二狗急忙点头,转身时差点被地上的电缆绊倒,踉跄几步才稳住身子。铁柱看着他慌乱的背影,无奈地摇摇头,嘴角却带着一丝宽容的笑意。这个跟他从村里出来的兄弟,虽然有时候毛躁,但忠诚和热情无人能及。
村口处,三辆越野车停下,法国纪录片团队的五人已经扛着设备开始拍摄。为首的导演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留着络腮胡的高大男子,见到铁柱走来,他立刻放下摄像机迎上来。
“赵先生!我是皮埃尔·莫罗,抱歉突然造访。”他的中文带着浓重的法语口音,但表达清晰,“我们原本计划下周到,但听说今天有个国际青年工作坊开幕,不想错过重要素材,就提前改签了机票。”
皮埃尔伸出手,铁柱注意到他指尖有淡淡的墨迹,那是长期拿笔的人才有的痕迹,指甲修剪整齐但留有细微的刻痕,显然是经常操作设备所致。
“欢迎来到匠人村。”铁柱与他握手,力道沉稳,“既然来了,就请随意拍摄,我们没有什么需要隐藏的。”
皮埃尔蓝色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欣赏:“很多受访者会要求先看拍摄脚本。”
“真实最有力量。”铁柱微笑,“不过,我建议你们先去安顿下来,吃个早饭。我们这里的豆浆油条很不错。”
安排助理带纪录片团队去民宿后,铁柱快步走向创新工场。今天确实是国际青年工作坊开幕的日子,来自十一个国家的三十五位年轻手工艺人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交流。
工场里,林雪正用流利的英语为学员们介绍日程安排。她今天穿着简洁的深蓝色中式立领上衣,头发利落地束在脑后,显得既专业又略带东方韵味。当她转身时,衣角飘起,露出腰间挂着的一个小巧草编蜻蜓——那是铁柱母亲编的礼物。
“...下午我们将进行分组,每组由一位传统匠人和一位现代设计师共同指导...”林雪的声音清晰而自信,与一年前那个刚回国的留学生已判若两人。她的目光扫过全场,确保与每位学员都有眼神交流。
见到铁柱进来,她微微点头示意,但没有中断讲解。铁柱靠在门边静静观察,注意到学员中一个非洲裔女孩正非常认真地做笔记,一个欧洲模样的青年则似乎有些心不在焉,手指不停转动着笔。
介绍结束后,学员们开始自由参观工场。铁柱走向林雪:“准备得怎么样?”
“一切就绪。”林雪递给他一份名单,“不过有个小问题。来自英国的马克·威尔逊,资料显示他是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的高材生,但刚才我注意到他对基础工具的认识甚至不如一些业余爱好者。”
铁柱接过名单,目光扫过马克的照片:“多观察,先不要下结论。有时候理论强的人实践能力会弱一些。”
“明白。”林雪点头,随即指向另一边,“印度代表团带来了非常精美的传统刺绣样品,我想可以安排他们与中国苏绣组交流,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火花。”
“好主意。你去...”铁柱的话被一阵争执声打断。
工场东南角,王师傅正与一个红发外国青年比划着说什么,两人脸色都不太好看。王师傅的花白眉毛紧紧皱起,手中的凿子还握着,仿佛那是他语言的延伸。
“...你不能这样处理木材!”王师傅的英语带着浓重口音,但怒气清晰可辨,“它会开裂!明白吗?开裂!”
青年耸耸肩,用德语嘟囔了句什么,显然没听懂,但表情明显不耐烦。
铁柱快步走过去:“发生什么事了?”他的目光迅速扫过工作台,立即明白了问题所在。
王师傅转头,脸上皱纹因激动而更深了:“赵总,这年轻人!他用未充分干燥的木材直接雕刻!我说这样不行,他还不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屌丝逆袭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屌丝逆袭首富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