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时,正值晨曦初露。铁柱透过舷窗望着熟悉的土地,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十二小时的飞行让团队成员们都显得疲惫不堪,但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米兰之行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大家注意,出口处可能有媒体等候。”铁柱提醒道,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西装,“二狗,你负责协调行李;林雪,准备简短发言;王师傅,您照顾好自己的那箱展品。”
果然,刚出海关,就看到一群记者和欢迎人群簇拥在接机口。人群中拉着红色的横幅:“欢迎匠人村团队载誉归来!”最让铁柱意外的是,母亲和儿子小宝也在欢迎队伍中,小宝手里还举着一幅稚嫩的画——爸爸站在米兰大教堂前,手里拿着一个大奖杯。
“爸爸!”小宝挣脱奶奶的手,飞奔过来扑进铁柱怀里。
铁柱抱起儿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你怎么来了?今天不是要上学吗?”
“奶奶说这是特别的日子,学校特批的!”小宝骄傲地说,然后压低声音,“我们老师都说你了不起呢!”
母亲走过来,眼中含着泪花,却笑着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村里人都等着给你们接风呢!”
媒体的闪光灯此起彼伏,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林雪代表团队简短发言后,众人好不容易才突破重围,坐上回匠人村的中巴车。
车上,小宝缠着铁柱讲米兰的见闻,而铁柱的心思却已飞回了匠人村。他注意到母亲欲言又止的神情,轻声问:“娘,村里一切都好吗?”
母亲叹了口气:“大体上是好的,就是...你不在的这些天,村里有些闲言碎语。”
二狗立刻竖起耳朵:“什么闲言碎语?”
“有人说柱子出国风光了,就看不上咱们这小地方了;还有人说匠人村要搬到大城市去了...”母亲摇摇头,“都是些没影的话,但听着膈应人。”
铁柱沉默片刻,握紧母亲的手:“放心,娘。匠人村的根永远在这里,我哪儿也不会去。”
车驶入熟悉的乡间道路,远处匠人村的轮廓渐渐清晰。让铁柱惊讶的是,村口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几乎全村的老少都出来迎接了。
“这是...”铁柱惊讶地看向母亲。
母亲笑道:“大家自发的。你们为国争光,村里人都觉得脸上有光呢!”
车刚停稳,锣鼓声骤然响起,村民们自发组织的秧歌队扭了起来,几个老人还拉起了二胡。村支书上前紧紧握住铁柱的手:“铁柱啊,你们可给咱家乡长脸了!省里都发来贺电了!”
欢迎仪式热闹非凡,但铁柱注意到人群中有几个熟悉的面孔并不在场——特别是合作社的几位老师傅。他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果然,庆祝活动结束后,合作社的副社长李师傅悄悄找到铁柱:“赵总,您不在的这段时间,村里出了点事儿。”
铁柱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有三家工艺厂来村里挖人,开出的工资比我们高两三成。”李师傅压低声音,“已经走了五个熟练工,还有几个在观望。王师傅为这事儿都上火病倒了。”
铁柱心中一紧:“王师傅病了?严重吗?”
“就是急火攻心,躺了两天。现在好多了,但心里憋着气呢。”
铁柱立即赶往王师傅家。推开院门,看见老人正坐在院子里打磨一件木雕,脸色确实有些憔悴。
“王师傅,您怎么不好好休息?”铁柱快步上前。
王师傅抬头,眼中满是愧疚:“铁柱啊,我对不住你...你不在家,我没帮你看好人...”
“这哪能怪您!”铁柱握住老师傅粗糙的手,“人才流动是正常现象。咱们要想的是怎么留住人,而不是怪谁。”
王师傅叹气道:“可是那些孩子都是我一手带出来的,说走就走,连个招呼都不打...”
铁柱沉思片刻,问道:“走的是哪些人?为什么走?”
“主要是年轻些的,觉得咱们这儿规矩多,要求高。外面工厂计件算钱,多劳多得,不像咱们还有固定工资限额。”
铁柱明白了问题所在。匠人村为了保障工匠生活,设置了基本工资加绩效的制度,但总体收入水平确实不如那些纯粹计件算钱的工厂。
晚上,铁柱召集核心团队开会,通报了人才流失的情况。
“我建议立即加薪!”二狗第一个发言,“不能让那些挖墙脚的得逞。”
林雪摇头:“单纯加薪不是办法,而且会打乱我们的薪酬体系。重要的是找到真正的原因——为什么员工会被挖走?除了钱,还有什么?”
马克提出了不同视角:“在西方企业,员工忠诚度不仅来自薪酬,还来自企业文化认同感和职业发展空间。我们是否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会议持续到深夜,最终形成了多管齐下的方案:一是优化薪酬结构,在保持基本保障的同时增加绩效奖励空间;二是建立清晰的职业晋升通道,让工匠看到发展前景;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团队凝聚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屌丝逆袭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屌丝逆袭首富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