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客室内,严东生、周光召正与王守武深入探讨着光刻机的未来发展方向。
“守武啊,”严东生语重心长,“现在的情况你也清楚了,周先生有这个决心和实力,技术方向你也最清楚,这个担子,非你莫属啊!”
周光召也在一旁劝道:“是啊,守武同志。
109厂的工作固然重要,但光刻机是关系到整个电子工业,乃至国家未来战略的‘命脉’所在。
把这件事交给你,是组织上,也是周先生对你能力的最大信任。”
王守武眉头微蹙,显然内心仍在权衡。
他并非不愿承担,而是深知其中的艰难:“严院长,周院长,我不是推辞。
只是这光刻机,涉及精密机械、光学、自动化、材料、化学等众多学科,需要协调的资源太多,牵扯的部门也太广。
我担心,单凭我们几个单位,恐怕……”
就在这时,会客室的门被推开,周陌和张成梅等人回来了。
陈志远依旧沉默地跟在后面,在门口停下脚步,并未进入。
张成梅脸上带着完成重任后的轻松与喜悦,对严东生说道:“严院长,汇款手续都办妥了!
所有款项都已经按照周先生的意思,汇入了指定的账户。”
“好!辛苦了,成梅同志!”
严东生高兴地点头,随即吩咐道,“你回去后,立刻给今天收到捐款的各研究所打电话,正式通知他们这笔资金的来历和指定用途,强调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明白,我马上去办!”张成梅应声离去。
严东生、周光召和王守武三人这时都站起身,严东生上前紧紧握住周陌的手,语气充满了感激:“周先生,辛苦了!
真是太感谢您了!
我们都还没吃饭,就等着您回来一起呢!”
周光召也笑道:“周先生,这顿饭,我们必须得好好敬您一杯!”
周陌看着这三位在各自领域都是泰斗级的人物,为了等他连午饭都没吃,心中也颇有些感慨,连忙道:“三位前辈太客气了,是我耽搁大家时间了。
那我们快去食堂吧,别让饭菜凉了。”
四人一同来到科学院的小食堂包间,食堂厨师正在给大家炒菜。
席间,气氛融洽,话题依旧围绕着光刻机。
周陌一边吃,一边听着严东生和王守武讨论目前国际上光刻技术的主流路线、国内在光学镜头、精密工作台、对准系统等方面存在的具体差距,以及可能突破的方向。
周陌偶尔插话,提出的问题或建议总能切中要害,让王守武暗自惊讶于这位年轻投资者对技术前沿的敏锐洞察力。
周光召则更多地从国家科技布局和资源整合的角度提出看法:“这件事要做成,光靠我们科学院和清华还不够,可能需要电子工业部、甚至更高层面的协调。”
周陌点头表示认同。
饭后,周光召因有其他会议先行告辞,临走前对周陌和王守武说道:“守武,周先生,你们好好聊。
有什么需要院里,或者需要我这边协调支持的,尽管开口!”
回到会客室,严东生知道接下来的深入沟通需要留给周陌和王守武两人,便笑着说道:“守武,周先生,你们二位再详细聊聊。
我那边还有个文件要处理,就先失陪了。
有什么初步结果,随时告诉我。”
会客室里只剩下周陌和王守武两人。
周陌亲自给王守武斟了杯热茶,然后神色认真地开口道:“王厂长,我知道您心里还有顾虑。
事关重大,我必须把我能提供的条件,以及对这个项目的期望,跟您交个底。”
王守武坐直了身体:“周先生请讲。”
周陌运用爵门话术,语气诚恳而富有感染力,层层递进:
“第一,是定位。
这家新公司,绝不仅仅是一家商业企业。
它的核心目标,将是服务于国家的‘半导体产业自主化’战略。
我会动用我所有的资源和渠道,全力推动将这个项目纳入国家级的重点科技攻关专项,争取与电子工业部等相关部委建立直接对接渠道,确保项目获得最高层面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他观察着王守武的反应,看到对方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第二,是授权。
如果您同意出任总负责人,您将拥有对研发方向、技术路线、以及我投入的巨额资金使用的绝对决策权。
我不会以外行的身份干涉具体技术决策。
同时,公司所有的研发成果,将优先供给国内的军工、航天、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使用,确保技术真正用于强国富民。
我想,这也是您毕生追求的‘科技报国’理念的最好实践平台。”
这番话直接命中了王守武内心最深处的价值追求。
“第三,是资源整合。
我了解目前国内科研体系存在‘各自为战’的情况。
为此,我额外为您准备二十万美元的专项经费,由您全权支配,用于支持您联动中科院相关院所、清华大学乃至其他高校的科研力量,打破单位壁垒,组建最强大的跨学科、跨单位攻关团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纽约1981:内外八门请大家收藏:(m.zjsw.org)纽约1981:内外八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