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 | 4 | 35 |
| 200 | 5 | 32 |
| 150 | 6 | 28 |
| 100 | 7 | 25 |
“就这么简单?”李云龙看着那张只有七个数据的表格,有些难以置信,“背下这七个数字和对应的卡槽位置就行?”
“是,旅长,团长。”宋兴华解释道,“新兵不需要懂复杂的弹道计算,也无需长时间训练找手感。他只要记住:打500米目标,就把轮齿卡槽扳到‘1’的位置,同时把掷弹筒角度大致调到45度左右(三角仪辅助),然后发射。打400米,就扳到‘2’,角度调到42度……依此类推。这样,至少首发命中的概率会大大提高。虽然比不上鬼子那些用弹药喂出来的顶尖老兵指哪打哪,但对付固定目标或者集群目标,效率会高很多。”
“取材容易吗?”陈旅长立刻抓住了关键,他太清楚根据地的限制。
“非常容易,旅长。”宋兴华回答得干脆利落,“支架就用硬杂木,标尺、三角仪刻度用薄铁片甚至硬纸板画线刻上,轮齿卡槽用木头削出齿牙或者用废铁片弯折固定都行。工具只需要锯子、刨子、凿子这些木匠和铁匠的常用家伙。原料遍地都是,敌人想从源头卡死我们,门儿都没有!”
“好!好一个‘敌人卡不死’!”陈旅长眼中异彩连连,猛地站起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云龙,立刻去找十几个刚入伍,从来没摸过掷弹筒的新兵蛋子过来!小宋,带上你的家伙事,咱们训练场见真章!”
新一团的训练场选在一片背风的河滩地,开阔平坦。凛冽的寒风卷起地上的浮雪和沙尘,刮在脸上生疼。十几个刚被李云龙从新兵连里拎出来的小伙子,缩着脖子,冻得鼻头发红,有些茫然地看着被搬过来的几具模样有些奇怪的掷弹筒——它们都加装了一个看起来很精致的木质支架。老王的手艺就是漂亮,哪怕做些简单玩意也做的这么耐看。
宋兴华没有废话,拿起一具改良过的掷弹筒,指着上面的支架、标尺、三角仪和那个带有七个明显凹槽的轮齿卡槽装置。“看好!”他声音洪亮,压过了风声,“这是支架,放地上要稳。这是标尺,看距离。这是三角仪,定角度。最关键的是这个卡槽!”他扳动卡槽装置,发出“咔哒”的轻响,“上面有七个位置,对应七个距离:500米、400米……一直到100米!你们只需要记住:打多远,就扳到哪个数字的位置!然后根据这个表(他再次展开那张参数表),把角度调到对应的度数!就这么简单!”
他迅速示范了一遍,将卡槽扳到“1”(500米),用三角仪辅助将筒身角度调整到大约45度,然后塞入一枚教练弹(实弹太珍贵,暂时用不起),猛地一拉击发绳。
嗵!
炮弹呼啸而出,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准确地落在五百米外作为标靶的一个破草棚附近,炸起一团泥土和碎草。
“看清楚了吗?”宋兴华大声问。
“看清楚了!”新兵们齐声回答,眼中带着新奇和一丝兴奋。这看起来……好像真的不难?
“好!第一组,五人出列!目标,五百米草棚!参数:卡槽位置1,角度45度!装弹!”
五个新兵有些紧张地跑上前,各自选定一具掷弹筒。他们笨拙但认真地按照宋兴华刚才的步骤:架稳支架,扳动卡槽到“1”的位置,然后手忙脚乱地摆弄三角仪,试图将筒身角度调整到45度左右。宋兴华在一旁快速巡视,纠正他们的动作。
“角度大了点,往下压!”
“三角仪贴紧筒身!对准刻度!”
“好!稳住!准备——放!”
随着宋兴华一声令下,五名新兵几乎同时猛拉击发绳。
嗵!嗵!嗵!嗵!嗵!
五声闷响几乎连成一片。五枚教练弹腾空而起,在灰蒙蒙的天空中拉出五道短暂的烟迹,朝着五百米外的草棚区域飞去。
李云龙和陈旅长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远方。
轰轰轰轰轰!
五团烟尘几乎不分先后地在草棚周围猛烈炸开!最近的一发距离草棚中心不到五米!最远的一发也不过偏离了七八米!五发,全部有效覆盖了目标区域!
“嘶——!”李云龙倒抽一口冷气,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满脸的匪夷所思,“邪了门了!真他娘的……全中?!五百米啊!这可是新兵蛋子!第一次摸这玩意儿!”他猛地扭头看向宋兴华,眼神像是在看一个怪物。
喜欢亮剑:横扫晋察冀请大家收藏:(m.zjsw.org)亮剑:横扫晋察冀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