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兴华心头一凛,知道那七项技术的分量终于开始显现,他立正肃然道:“是!旅长!我明白!一切服从组织安排!”
“好!” 陈旅长点点头,“抓紧时间,把兵练好!把辽县给我盯死了!酒井隼人现在成了惊弓之鸟,但鬼子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风浪,还在后面!”
小柳乡一连驻地。
当宋兴华带着最后一批新兵和九辆呼啸而来的卡车(连同原有的三辆,共十二辆道奇卡车)组成的庞大车队,碾过村口土路回到驻地时,已是星斗满天,大半夜了。
车灯刺破黑暗,引擎的轰鸣打破了乡村的宁静,也惊醒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司务长王有福。看着从卡车上如同下饺子般涌出的、黑压压一大片满脸懵懂又带着疲惫的新战士,王有福只觉得头皮一阵发麻,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连……连长!这……这得多少人啊?” 王有福小跑着迎上跳下驾驶室的宋兴华,声音都变了调。
宋兴华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借着车灯的光亮,快速清点着乱哄哄的人群:“李云龙团长给的240人,陈旅长给的300人……再加上怎么带出去的.....” 他心算了一下,报出一个让王有福眼前发黑的数字:“不到五百六十人!”
“一下子来了五百四十人?” 王有福倒抽一口冷气,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他指着周围稀疏的民房和远处黑黢黢的山坡,“我的老天爷!连长!就是把全小柳乡老乡家的炕头都挤满,也塞不下这么多人过夜啊!这……这吃住可咋整?”
“住是当务之急!” 宋兴华斩钉截铁,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先安排人到老乡家住下!咱们得粮食充足,支撑个把月问题不大!住处......不能总挤老乡家里,影响群众生活!挖土坯房!就在训练场周围找块平整些的地块!”
他语速飞快地布置任务:“老王!你现在就去!立刻!马上!把村长请来!告诉他,咱们请乡亲们帮忙制作土坯房,管饭!工钱用粮食、肉罐头、缴获的日本军大衣和棉被结算!价格按市价,不,略高于市价!越快越好!越大越好!内部要能连通,能住人,能储物,能防空!最低要求,要能塞下两千人!明白吗?明天天亮就动工!一刻也不能耽误!” 他用力拍了拍王有福的肩膀,眼神锐利如刀,“这是死命令!关系到这一千多号人的安身立命!关系到咱们能不能在这里站稳脚跟练兵!必须办好!”
王有福被宋兴华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断和急迫感染了,腰杆一挺:“是!连长!我这就去!保证天亮前把事儿敲定!” 他转身就朝着村长家的方向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去,身影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送走王有福,宋兴华看着眼前人头攒动、喧闹中透着茫然的新兵队伍,深吸了一口带着寒意的夜风。他没有丝毫困倦,反而精神高度亢奋,必须让这支庞杂的队伍形成初步战斗力,至少核心力量要能拉出去攻城!
他大步走向连部那间亮着马灯的土坯房。推开门,简陋的桌子上早已铺开了纸笔和一份手绘的简易编制表。
【二战军功系统】
【军功值】:
宋兴华的目光在系统面板上扫过,最终停留在“火炮精通”那四个字上。系统赋予的技能如同烙印在灵魂深处的本能,炮弹出膛的轨迹、落点的偏差、装药量的细微影响……一切计算都如同呼吸般自然。这是他的王牌!必须以这无与伦比的火炮掌控力为核心,打造一支能瞬间倾泻钢铁风暴的拳头部队!
他抓起铅笔,笔尖在粗糙的纸张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扩编方案:
原炮排取消,人员打散编入新编“炮一”、“炮二”、“炮三”三个新增炮排。
炮一排:配备12门75mm九四式山炮!满员72人,每门炮配一个6人操作组。
炮二排: 6门105mm九九式山炮(射程一万两千米,号称同类中射程最远的山炮)!满员48人,每门炮配一个8人操作组。
炮三排:4门120mm九九式榴弹炮、4门120mm九七式迫击炮。满员64人,每门炮配一个8人操作组。
三个炮排,合计184人!
原汽车队扩编为保障排:配备12辆卡车、30辆骡马车!20名驾驶员,60名装卸、维修、警戒的辅助人员,优先服务员炮排。
新增警卫排:下辖4个精锐步兵班(10人制),装备冲锋枪*2、轻机枪*2,步枪*6!承担炮排的守卫工作!
整个炮兵体系: 炮一排72 + 炮二排48 + 炮三排64 + 保障排80 + 警卫排42 = 306人!这是一个精简到不能再精简的数字!
他毫不停歇,继续勾勒步兵和支援力量的骨架:
4个步兵排全部扩编,每个步兵排的人数由36人增加 至53人,下辖3个加强班(12人,3挺冲锋枪+2挺轻机枪+7支步枪),1个火力班(6人,2挺M1910重机枪),1个迫击炮班(6人,2门81mm迫击炮)。攻守兼备,是撕开缺口的尖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亮剑:横扫晋察冀请大家收藏:(m.zjsw.org)亮剑:横扫晋察冀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