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深人静,基地分配给林砚的单人宿舍里只亮着一盏柔和的台灯。
林砚盘膝坐在床上,却没有进行例行的《基础导引术》修炼。此刻,他膝上摊开着那本祖父留下的、字迹潦草的牛皮笔记,手中则拿着一支铅笔和几张草稿纸,眉头紧锁,全神贯注。
韩教官的点拨如同在他脑海中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不再执着于力量的正面碰撞,转而开始思考如何更深入地挖掘自身能力的潜力。而能力的根源,除了那枚正辅助他修炼的玉佩,就是这本看似疯癫、实则可能蕴含深意的笔记。
他之前翻阅,多是看那些相对连贯的叙述和图案。但经历了祭坛事件、了解了月球阵法、接触了灵能管理局的系统知识后,他再回头看这些文字,感觉截然不同。
许多原本以为是胡言乱语或修辞手法的词句,如“气脉流转”、“星力接引”、“芥子纳须弥”,如今看来,很可能是在描述某种真实的修真现象或原理。尤其是那些反复出现的、看似毫无规律的标点符号、特定词汇的间隔、以及某些句子奇怪的断行方式,都显得格外突兀。
“这不像随手的涂改……更像是一种……密码?”一个念头如同闪电划过林砚的脑海。
他是一名考古系学生!破译古代文字、分析符号含义是他的专业领域之一!之前是被先入为主的“疯人疯语”印象误导,如今跳出这个框架,用专业眼光审视,立刻发现了不寻常之处。
他立刻行动起来,将笔记中所有他认为异常的点位——非常规的句读、刻意加粗或拉长的笔画、特定词汇(如“昆仑”、“灵眼”、“潮汐”)出现的位置——全部提取出来,记录在草稿纸上。
这工作极其枯燥繁琐,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台灯的光晕下,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林砚时而困惑、时而恍然的细微呼吸声。
他尝试了多种古典密码的破译方式,凯撒移位、栅格密码……却一一对不上。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窗外虚拟模拟的天空已从深黑转向墨蓝,预示着黎明将至。
林砚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无意中扫过墙上贴着一张基地内部流通的、简化版的“人体灵气循环经络图”。图中标注着几个主要的能量节点,如“膻中”、“气海”、“灵台”……
等等!节点?位置?
他猛地低头,看向自己草稿纸上那些标记出的、看似杂乱无章的异常点位。如果……如果把这些点位,不是看作文字密码,而是看作某种……星图或者阵法图谱上的坐标呢?
这个想法让他心跳加速。他尝试将笔记的每一页视为一个独立的“区域”,将那些异常点位根据其在页面上的相对位置进行坐标化,然后忽略掉那些干扰性的正常文字,只将这些坐标点连接起来……
当第一页的坐标点被连接完毕后,一个极其简陋、却隐隐带有某种规律性的能量流转路径图,呈现在草稿纸上!其运行逻辑,竟与《基础导引术》中提及的某些基础能量回路有几分神似,但更加古老、简洁,直指核心!
“成功了!”林砚几乎要欢呼出声,疲惫一扫而空。这不是简单的信息加密,这是一种将能量运转图谱,隐藏在了日常文字记录中的高超手段!祖父研究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民俗传说,而是实实在在的、成体系的古老修真知识!
他强压住激动,开始用同样的方法,破译后续页面。越往后,图谱越复杂,涉及的能量节点也越多,有些节点甚至超出了现代已知的经络范畴。
当他破译到笔记中后部分,一幅由多个坐标点在数页内容中共同构成的、更为宏大的“图谱”渐渐成型时,他愣住了。
这不再像是人体内部的能量运行图。它更像是一幅……地图?
坐标点构成的脉络,隐约能看出蜿蜒的山势,其中几个核心的节点被反复加强标注。其中一个节点的位置描述,结合破译出的零星文字碎片——“京畿之北,苍云之脊,隐于九地之下”——让他瞬间汗毛倒竖!
京畿之北,苍云山!这不就是他们之前发掘出古祭坛的那片山脉吗?!
笔记中记载,祖父怀疑在华夏境内,存在几处与“主阵法”(旁边用小字标注了一个疑问式的“太阴?”,太阴即月亮)相连的“副阵眼”或“观测点”。它们如同神经网络的关键节点,与主阵法遥相呼应,或许能借此窥探甚至影响主阵法的运行。
而其中一个“副阵眼”的推测位置,就在苍云山脉的更深处,比他们已经发掘的那个祭坛,位置更加隐秘,规模可能也更加庞大!
就在林砚为这个发现感到震撼,手指划过那幅“地图”上代表苍云山脉副阵眼的坐标节点时,异变陡生!
他胸口的玉佩,毫无征兆地再次发烫!而这一次,烫得惊人!
几乎同时,他破译出的那几页笔记上,那些由他亲手连接而成的坐标图谱线条,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激活,竟然泛起了微弱的、仿佛源自亘古之前的淡金色光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灵气潮汐之月球遗踪请大家收藏:(m.zjsw.org)灵气潮汐之月球遗踪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