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第七层的专用简报室内,灯光被调至柔和的暖白色,聚焦在正前方巨大的全息投影屏上。屏幕上,一个被标记为“黑石裂谷”的深邃地理特征正在缓缓旋转,周围环绕着密密麻麻的能量读数、地质构造分析和历史气候数据流。
秦铮站在屏前,身姿挺拔如松,声音沉稳有力,清晰地传入在座每一个人的耳中。
“各位,‘逐月’小队第二阶段任务,代号‘探源’,目标,就是这里——位于西北戈壁深处的黑石裂谷。”他手中的激光笔射出一道红点,精准地落在裂谷三维模型的中心,“所有前期遥感探测和能量扫描均表明,该区域存在强烈的、非自然的能量扰动,其波动模式,与我们之前在月球遭遇的阵法能量,存在百分之十七点四的相似性。”
这个百分比让在场懂行的人心头都是一凛。百分之十七点四,看似不高,但在非月球区域,尤其是在一个地质结构特殊的裂谷中发现,其意义非同小可。
“此次任务,核心目标是实地勘察,确认能量源头性质,并尽可能收集一切可能与远古超文明或‘灵气潮汐’相关的信息。”秦铮目光扫过全场,“鉴于任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我们的团队得到了加强。”
他侧身,介绍坐在会议桌旁的两张新面孔。
“这位是地质结构学专家,赵国强教授。”那是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老者,面容和善,但眼神里透着属于学者的执拗与专注,他微笑着向众人点头示意。
“这位是古文字与符号学专家,夏晚晴博士。”另一位则是一位看起来十分年轻的女性,齐耳短发,眼神清亮,气质沉静,她只是微微颔首,没有多余的表情。
“赵教授将负责研判裂谷地质变迁与能量活动的关系,夏博士则负责解读可能发现的任何非现代符号信息。”秦铮说完,目光转向林砚,“林砚,你作为团队的特殊感应人员,首要任务是利用你的空间感知能力,配合能量探测设备,定位能量核心。在必要时,你的玉佩也是重要的参照物。”
林砚感到几道目光瞬间落在自己身上,他深吸一口气,沉声应道:“明白。”
“苏晓,信息支援与电子对抗;王虎,重型火力与正面突击;李璐,医疗与后勤保障。”秦铮快速点过其他几名核心队员,“任务周期预计十五天,后天凌晨出发。散会后,各位自行熟悉装备,查阅任务数据库的公开部分。林砚,赵教授,夏博士,请留一下,我们有细节需要沟通。”
众人陆续起身离开,简报室内只剩下秦铮和三位关键成员。
秦铮走到林砚面前,神色严肃:“林砚,我知道让你完全掌控那种感知能力还需要时间,但野外环境不比基地,尤其是黑石裂谷,根据报告,那里磁场混乱,你的能力可能会受到强烈干扰。你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并且,尽快与赵教授、夏博士建立工作默契。”
林砚点头,他看向两位专家。赵教授笑呵呵地开口:“小伙子,别紧张,我老头子就是去看看石头,说不定还得靠你指路呢。”
夏晚晴则更直接,她打开随身的平板,调出几张模糊的符号图片,推到林砚面前:“林先生,出发前,我想了解一下,你在进行那种特殊感知时,是否‘看到’过类似结构的能量流动轨迹?或者,你的玉佩在产生反应时,这些符号是否有过显形或对应的波动?”
她的问题专业且直接,带着研究者特有的刨根问底。林砚微微一怔,仔细看着那些扭曲的、仿佛蕴含某种规律的符号,努力回忆着,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抱歉,夏博士,我没有特别注意过。感知到的主要是能量的‘流动’和‘褶皱’,具体的符号形态……很模糊。”
夏晚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很快恢复平静:“没关系,这只是前期沟通。到了现场,或许会有更多发现。”
---
接下来的半天,是紧张而充实的磨合与准备。
在模拟训练场,林砚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苏晓的指导下,熟悉着各种野外生存设备的使用,从多功能战术手电到紧急信标发射器,从净水片到单兵口粮。王虎则在一旁,粗声粗气地纠正着他持枪警戒和依托掩蔽的战术动作。
“小子,动作太僵硬了!在野外,你面对的不只是敌人,还有环境!一块石头,一道沙丘,都是你的伙伴!”王虎拍着林砚的后背,力道不小。
林砚龇牙咧嘴地调整着姿势,他能感觉到团队成员对他的照顾,但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与这些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体能和技能上,更体现在一种对危险的本能直觉和团队协作的默契里。他和赵教授、夏博士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隔阂——他是依靠模糊的“感觉”,而他们,信赖的是严谨的数据和逻辑。
一种微妙的疏离感和急于证明自己的压力,悄然在他心中滋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灵气潮汐之月球遗踪请大家收藏:(m.zjsw.org)灵气潮汐之月球遗踪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