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项是脑电图。躺下,贴电极。机器嗡鸣,波形在屏幕上跳动。
军医看着屏幕,忽然“咦”了一声,调整了几个参数,波形出现细微的异常抖动。
“最近睡眠不好?”军医问。
“有点。”她答。
“压力大?”
“还行。”
军医没再问,打印出图谱,签了字:“没事,可能有点神经疲劳。注意休息。”
她拿着报告出来,心里疑窦丛生。那波形……不像疲劳,更像某种残留的异常放电。是蜂巢印记的影响?还是……别的?
回到档案库,老秦正在整理那个红色“待鉴定”筐。他拿起她之前放过的那份声波研究记录,眯眼看了一会儿,嘟囔一句:“老四所的东西……怎么混这儿来了……”
“四所?”她状似无意地问。
老秦瞥她一眼,低下头继续整理:“第四研究所。早没了,人都散了。”他不愿再多说。
下班前,张高工又来了,递给她一份清单:“明天开始,你协助检测组,测试一批刚解密的老旧设备。清单上的,逐项过,记录性能参数和稳定性。”
清单上列着几十台设备:高频发生器、生物电放大器、简易信号模拟器……多是六七十年代的产物,锈迹斑斑。
其中一台便携式战场通讯干扰仪,型号标注:HC-6A。
她的心脏猛地一缩。
第二天,检测车间。她穿着防静电服,跟着两名工程师,逐台给老设备通电、测试、记录数据。
大部分设备已无法启动,或参数漂移得厉害。轮到那台HC-6A时,工程师折腾半天,电源灯终于亮了,但输出极不稳定,屏幕雪花闪烁,发出断续的、尖锐的噪音。
“废了。”一个工程师摇头,“拆件吧。”
“等等,”另一个看着检测读数,“这底噪……有点怪。不像电路老化。”
噪音断断续续,夹杂着极其微弱、但规律异常的脉冲信号。
半夏盯着屏幕,耳朵捕捉着那细微的节奏。不是随机的噪音。是编码!极其简单、重复的编码!
她突然想起爷爷笔记角落一句潦草的批注:“……早期验证码,三重冗余,防误触发……”
她心跳加速,面上却平静:“需要记录故障波形吗?”
“记吧。”工程师递过记录板。
她低头记录,笔尖悄悄在波形图备注栏,极轻地画了三个叠加的三角符号。
测试继续。下一台是台生物电监测仪,探头老旧。工程师让她戴上测试基线。
冰凉的贴片按在太阳穴。屏幕显示她的脑电波。一切正常。
突然,旁边那台HC-6A又发出一声尖锐短促的鸣叫!
几乎同时,半夏眼前的屏幕,她的脑电波某个频段猛地跳起一个尖锐的峰值!旋即恢复正常。
“咦?”工程师凑近,“设备干扰?你刚才有没有突然头晕或者别的感觉?”
“没有。”她听见自己的声音有点干。
工程师挠挠头,把这归为设备间的相互干扰,记录了下来。
没人注意到,那台HC-6A的异常脉冲,和她脑电的异常峰值,频率完全一致。
下班铃声响起。工程师们断电,离开。
车间里只剩她一人做最后的清点。她走到那台HC-6A前,手指悬在电源开关上。
最终,她没有再碰它。
转身离开时,幽暗的屏幕上,雪花点似乎微弱地、规律地,又闪烁了一下。
像一只沉睡的蜂,抖了一下翅膀。
喜欢军装下的药香请大家收藏:(m.zjsw.org)军装下的药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