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蕙堂的悄然运作,虽未刻意宣扬,但时日一久,难免有些风声传出。附近村落的乡民,起初只是好奇这处突然热闹起来的雅致院落,渐渐发现里面住的并非富贵闲人,而是一些贫家女子在学规矩、学手艺。有那心善的村妇,偶尔送些自家种的菜蔬过来,也得到了堂内嬷嬷客气的谢绝或等价回赠,更觉此地主人家风正派。
偶尔有少女的家人前来探望,见女儿不仅吃得饱穿得暖,竟还识了字,学了本事,言谈举止大方了许多,无不感激涕零,口口相传之下,“永宁侯府世子夫人怜贫惜弱,开设善堂教导贫女”的美名,便如同初夏的微风,悄无声息地在京郊底层百姓间流传开来。这名声,朴实无华,却带着泥土的芬芳,比任何刻意的宣扬都更具力量。
甚至有一日,一位在附近寺院挂单的游方老僧,路过慈蕙堂,见其气象祥和,听闻其事,竟在堂前驻足良久,合十赞叹:“施药不如施方,济困不如授业。此间主人,乃真慈悲也。”此话后来辗转传入一些有心人耳中,更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这些赞誉,陆云晚并未过多在意。她深知,树大招风,善名太过,亦可能招致不必要的关注甚至是非。她依旧保持着低调,严格约束堂中人员,不对外多言,只踏实做事。
然而,这悄然积累的善名,却如同一股潜流,默默滋养着她的根基。当秦啸某次从赵铁鹰处听闻京郊百姓对世子夫人的交口称赞时,素来冷峻的嘴角,也不由得微微牵动了一下,看向锦瑟院方向的目光,更深沉了几分。而宫中那位对陆云晚本就印象颇佳的贵妃,偶然听闻此事,亦是对左右感叹:“永宁侯世子夫人,倒是个心思灵巧、脚踏实地的。”
璞玉渐显,善名初扬。慈蕙堂这颗悄然种下的种子,已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生根发芽,悄然改变着一些东西,也为陆云晚赢得了一份金钱与权势难以衡量的、沉甸甸的民心与声望。这一切,都在静默中酝酿,为未来的某个时刻,积蓄着力量。
喜欢主母重生:侯爷的掌心娇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主母重生:侯爷的掌心娇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