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才知道,是顾客故意找茬,陈叔却没计较,说“和气生财”。
演完粮店老板,林仲秋走进了老街的布店。
她要在电影《刘婶的布尺》里,演一个在布店剪了二十五年布的刘春燕,手里的布尺比谁都准,剪的布不多不少,却总在给老人剪布时,多放两寸,说“老人怕冷,宽松点暖和”。
“剪布,得懂‘尺寸’。”林仲秋跟着刘婶学了四个月,量尺寸、算用料、剪布料,手上的剪刀磨得锃亮。
刘婶的布店有块老木头柜台,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尺寸,她说“这柜台记着多少人的衣裳呢”。
“你看这花布,”刘婶一边剪布一边说,“年轻人喜欢艳的,老人喜欢素的,得按人来。过日子也一样,得顺着人心。”林仲秋跟着剪,布料在她手下变成各种形状,心里却越来越明白“合适”的意义。
电影里,刘婶给一个要出嫁的姑娘剪红布,一边剪一边说“这布好,喜庆,祝你日子红火”。姑娘笑了,说“婶子剪的布,穿着踏实”。
这段戏播出后,#老布店的温暖# 冲上热搜,很多人说“突然想扯块布做件衣裳,比买的有意义”。
《刘婶的布尺》让老手艺的温度在观众心里漾开,林仲秋却把耳朵凑向了街头那声熟悉的吆喝——“磨剪子嘞,锵菜刀——”她要在电影《老杨的砂轮》里,演一个走街串巷磨了三十年刀剪的杨德山。
这老爷子背着砂轮箱子,手上的老茧比磨刀石还厚,磨出的刀能剃汗毛,却只收五块钱,说“一把刀能用十年,这点钱值”。
“磨刀,得懂‘钢性’。”林仲秋跟着杨大爷走了半个城,看他怎么认刀、定角度、下力气。
杨大爷的砂轮转起来“嗡嗡”响,火星子溅在他袖口上,烫出一个个小洞,他却毫不在意:“好钢不怕火炼,好刀不怕磨。人也一样,经点事儿才结实。”
林仲秋学着扶刀、压砂轮,掌心被震得发麻,却在看到钝刀变得锋利时,眼里亮了起来。
电影里有场戏,杨大爷给包子铺的王老板磨菜刀,王老板急着用,催了好几遍。
杨大爷没理,慢悠悠地磨着,说“慢工出细活,磨快了能用三年,磨糙了仨月就钝,你选哪个?”王老板没话说,等拿到刀时,试着切了下肉馅,“唰”地就分开了,直夸“老杨的手艺绝了”。
这段戏播出后,#家里的刀该磨了# 成了热搜,很多人翻出家里的旧刀,说“想找个磨刀师傅,比买新的划算”。
有年轻人特意跟着杨大爷学磨刀,说“这手艺不能断”。
道具组准备的“砂轮箱”太新,林仲秋扛来了杨大爷用了二十年的旧箱子,箱子上的木柄被磨得发亮,还缠着几圈铁丝——那是杨大爷自己修的。
“你看这箱子,”她拍着箱底的裂缝,“上次摔沟里磕的,我用铁片钉上了,还能用。”
电影里,杨大爷有个习惯,磨完刀会用自己的胡子试锋利度,轻轻一刮就掉。
这个细节是林仲秋加的,她说“这是杨大爷对自己手艺的自信,比啥都有说服力”。
喜欢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