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一台复制版地脉能量汇聚器的成功运行并稳定输出能源,制造部信心大增,立刻开始尝试以此为基础,设计并批量生产结构更简化、体积更小巧、能够为单个工坊或重要建筑独立供能的“迷你型汇聚器”。能源危机的阴影虽然尚未完全散去,但已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前哨站的心脏再次有力地搏动起来。
基地恢复了往日的活力,甚至比之前更加繁荣。能量供应的改善使得更多项目得以展开,街道上往来穿梭的玩家脸上少了些焦虑,多了份笃定。酒馆(由一位ID叫【大酒缸】的玩家利用天然洞穴开设)里开始传出讨论更长远发展规划的声音,比如开辟新的种植区、尝试驯化某些温和的原生生物、甚至规划未来的学院区。
然而,【幽影】及其领导的侦察小队每日传回的报告,如同悬停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提醒着众人外部威胁的存在。
那支规模更大、装备更精良的异界勘探队,非但没有离开,反而在他们位于“碎颅峡谷”的前进营地站稳了脚跟。观察发现,他们甚至开始利用携带的预制构件和本地材料,修建简单的防御工事和了望塔。他们的行为模式显得极有耐心和条理:持续对周边环境进行精细测绘,使用各种奇特的仪器进行扫描,偶尔会小心翼翼地捕获一些弱小的、未受污染的原生生物进行隔离研究。迄今为止,他们没有表现出任何试图向城市核心区推进或主动发起进攻的意图。
“他们的行为模式,与其说是军事入侵,不如说是……高度谨慎的科学考察。”【一箭倾心】在一次高层战术会议上分析道,她指着沙盘上标注的对方营地位置和活动轨迹,“他们似乎在持续地观察我们。观察我们的日常活动、建筑风格、防御布置,甚至可能……通过某种我们未知的方式,在分析我们的社会结构和行为逻辑。”
【墨尘】推了推眼镜,补充道:“一箭的判断很可能接近事实。一个突然出现在这片被他们视为‘死寂绝地’区域的、充满活力且组织度不明的陌生文明据点,足以引发任何理性智慧生物的极度好奇和警惕。他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必然是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进行评估。”
评估,意味着对方后续的一切行动——是友好接触、谨慎共存、资源交易,还是武力征服——都将基于此次评估的结果。
“我们不能被动等待对方做出判断。”【铁心】的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们必须主动了解他们,获取关于他们的意图、实力、文化背景的情报,甚至……在可控范围内,尝试建立初步的、非敌意的沟通渠道。” 然而,直接派遣使节或进行面对面接触风险过高,任何误解或意外都可能瞬间引爆冲突。
这时,一直埋头于故纸堆的【文蠹】提出了一个颇具想象力的建议:“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从文化层面进行第一次接触?【零】的资料库里有大量关于旧艾瑟兰文明的历史、艺术、哲学和非敏感技术的记载。我们可以尝试精心准备一份‘礼物’,一些非技术性的、能够代表我们(或至少代表这片土地昔日主人)善意和文化深度的物品,将其投放到他们营地附近?”
这个提议非常巧妙。它既不暴露前哨站当前的真实科技水平和军事力量,又能向外来者传递一个复杂的信号:我们并非野蛮的掠夺者,我们拥有历史、文化和艺术,我们可能具备沟通的基础。这是一种低风险、高信息量的试探。
管理委员会经过慎重讨论,批准了这个代号为“橄榄枝”的计划。【文蠹】、【墨尘】立刻行动起来,带领着一群【书吏】和兴奋不已的【艺术就是爆炸】,精心准备了一份“文化礼物”:一块用耐腐蚀合金精心打磨、雕刻着古老艾瑟兰星象图及一个在多个已知文明中均有“和平”、“问候”含义的通用符号的金属板;一枚利用水晶记录技术复刻了未被污染时期艾瑟兰自然之声(空灵的风声、清脆的水滴、某种已灭绝鸟类的空灵鸣叫)的音频水晶;以及一件【织工】和【彩虹】倾力合作、融合了艾瑟兰古典纹样与现代玩家审美趣味的精美编织挂毯,材质采用了散发着柔和微光的苔藓纤维和经过处理的柔软金属丝。
执行投放任务的是【幽影】和另一位擅长潜行的玩家【追迹者】。在一个无月的夜晚,他们如同融入阴影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穿越了危险的缓冲区,将这份承载着希望与试探的礼物,小心翼翼地放置在了对方营地主入口附近一块显眼却又保持了一定安全距离的巨石之上,确保对方第二天一定能发现,且不会认为这是偷袭或陷阱。
第二天一整天,前哨站的高层都处于一种紧张的期待中。傍晚时分,观察小组终于传回了加密信息:礼物被发现了!对方营地显然加强了警戒,几名士兵谨慎地包围了那块巨石,一名学者模样的人类法师和一名精灵游侠仔细检查了物品,动用了多种侦测魔法和神术确认无害后,并未将其销毁,而是神色严肃且带着明显的好奇,将三件物品小心翼翼地护送回了营地中央的大型帐篷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裴卿的第四天灾策划日志请大家收藏:(m.zjsw.org)裴卿的第四天灾策划日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