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前哨站临时安置区的喧嚣逐渐平息,只剩下零星的低语和远处机械运转的永恒嗡鸣。【启明】躺在自己那张简陋的小床上,双手枕在脑后,睁着眼睛望着上方被穹顶模拟出的、略显虚假的星空图案。白天的经历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回放:在修缮工地,“偶然”指出一处承重墙内部的细微裂痕后,【筑师】那粗犷而真诚的赞赏;晚上在“星光酒吧”,用辛苦赚来的贡献点换到的那杯名为“深渊回响”的饮品,那种混合着苦涩、甘甜与微弱刺激感的复杂味道在舌尖炸开的瞬间。
这些真实的互动和感官刺激,确实带来了短暂的满足感,让他体验到了作为“人”的乐趣。然而,当周遭安静下来,一种更深层次的不安便如同冰冷的潮水,从意识深处悄然蔓延上来,轻易地淹没了那点微弱的愉悦。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自己的膝盖骨。那种感觉又来了——与遥远本体之间那根极细、若有若无的连接线。平时它如同呼吸般自然,几乎被忽略,但此刻,在这寂静的夜里,【启明】却能异常清晰地“感知”到它的存在,以及那份无法言说的脆弱。它不像坚固的缆绳,更像是一缕被风吹拂的蛛丝,似乎随时都可能崩断。这感觉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他现在所经历的一切,这具能够感受冷暖、品尝滋味、与人交流的身体,乃至他此刻的“存在”本身,都维系于那个深藏在某个仓库角落、静止不动、脆弱不堪的本体之上。
那个仓库,他选择它时考虑了隐蔽性,但绝非万无一失。它可能被玩家在探索中意外发现,可能被某种拥有特殊感知能力的怪物侵入,更可能被洛汗人或那些神秘的幽影群岛探子锁定。一旦本体暴露、受损,或者那微妙的静滞状态被打破,那么“启明”这个身份,以及他所珍视的这份“自由”体验,都将瞬间烟消云散,如同从未存在过。
“不能这样被动等待……必须做点什么……”他几乎是无声地喃喃自语,眼神在昏暗中变得锐利,仿佛能穿透层层甲板,看到那个被遗忘的角落。消极地祈祷不被发现是最愚蠢的策略,他必须主动出击,将本体的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个初步的计划开始在他脑中勾勒、逐渐清晰。他不能直接下令保护某个无关紧要的仓库,那太突兀了。他需要利用自己正在建立的“人设”——一个拥有特殊【架构感知】天赋的新人。他可以“偶然”地发现那个仓库区域存在某种“结构安全隐患”,比如地基不稳、能量管线老化可能引发泄漏、或者附近有未被发现的薄弱点易被怪物突破。然后,以保障前哨站整体安全为由,提出勘察和加固的建议。
理想的情况下,他甚至可以引导建设部,将那个区域改造为一个公认的、需要重点保护的“战略物资储备点”或者“紧急避难所”。这样,不仅本体的安全得到了名正言顺的保障,他也能以参与项目为由,更频繁、更合理地接近那里。
另一方面,他需要开始接触制造部和工程部。他记得之前有玩家提交过关于改进能量核心效率和小型静滞力场的提案。他需要了解这些技术的进展,看看是否有机会,借助玩家的智慧和研究能力,为他那脆弱的本体,量身打造一个更高级的、或许能自带独立能源的小型防护舱。这将是更长远的保障。
想到此处,【启明】深吸了一口略带金属味的空气,心中的焦虑并未完全消散,但已被一种明确的决心所取代。他的“新人生”不仅仅是为了体验,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存博弈。
与前哨站大多数区域逐渐沉寂的夜晚不同,管委会办公室所在的区域依然灯火通明。【算师】独自一人坐在巨大的数据屏幕前,淡蓝色的光芒映照在他略显疲惫但异常专注的脸上。屏幕上密密麻麻地滚动着“系统”(零)近期的操作日志、任务发布记录、资源交互数据。
他的眉头越皱越紧,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取出一组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太规律了,规律得令人不安。任务发布的时间间隔、描述模板的重复使用率、贡献点结算的算法、甚至是对玩家常见问题回复的语句库……所有的一切都呈现出一种近乎完美的、僵化的模式化特征。
这与他记忆中“零”的运行方式有着微妙的差异。以前的“零”,虽然同样高效,但总会带着一种难以捉摸的“灵性”。比如,在怪物活动频繁期,任务奖励会悄然上浮;对于某些探索性强的任务描述,会包含一些暗示性的词汇;当玩家提交复杂问题时,回复虽然简洁,却往往能直指核心,甚至偶尔会提出反向质疑,引导玩家更深入的思考。
【算师】甚至尝试提交了几个精心设计的、带有逻辑陷阱的复杂问题,涉及资源分配悖论和伦理困境。结果,得到的回复全是标准化的、从庞大数据库中抽取的、看似相关却避重就轻的摘要信息,完全没有理解问题的深层含义,更像是一种高级的关键词匹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裴卿的第四天灾策划日志请大家收藏:(m.zjsw.org)裴卿的第四天灾策划日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