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的暑假,乔琳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旅行或回家,而是选择留校,全身心投入到之前参与的课题组研究中。项目进入了关键的攻坚阶段,大量的数据需要清洗、建模、分析,繁琐却至关重要。乔琳主动承担了其中最耗时费力的部分,她沉稳细致的作风和近乎永不枯竭的精力,成为了团队稳定推进的压舱石。
也正是在这个夏天,一个足以改变许多学子轨迹的机遇,悄然降临——全国高校“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启动征集通知,贴满了校园公告栏。其中有一个赛道的主题,与乔琳所在课题组的研究方向高度重合。
1. 契机显现,当仁不让
课题组的会议上,指导教授提及了这个竞赛,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但并未明确指定参赛队伍。几位高年级的学长学姐有些犹豫,毕竟备战竞赛需要投入大量额外精力,且竞争激烈,结果难料。
会议室里一时陷入沉默。
“教授,”一个清晰平静的声音响起,是乔琳,“我想尝试组建队伍参加这个竞赛。”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乔琳迎着众人的视线,眼神坦然而坚定。她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自身能力、对课题进展、对竞赛要求的综合判断。她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参赛选题的初步构想——正是基于课题组现有研究,但切入角度更巧妙,更贴近竞赛评审的关注点,并且她已梳理出大致的实施框架。
她的陈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展现出了超越年级的学术视野和规划能力。指导教授眼中闪过激赏,最终拍板,支持乔琳作为队长组建队伍,并允许他们合理利用课题组的资源和数据。
2. 砥柱中流,统筹全局
组建团队并非易事。乔琳没有盲目拉人,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有针对性地邀请了两位在编程和数据处理方面能力突出的同学,以及一位文笔流畅、擅长撰写报告和展示的队友。她很清楚,一个高效的团队,需要的是能力互补,而非简单的熟人组合。
作为队长,她展现了惊人的统筹和管理能力。她将庞大的项目任务拆解成细小的模块,设定明确的节点目标,分配给最适合的队员。她自己则承担了最核心的算法优化和模型构建工作,同时负责整体进度的把控和协调。
那段时间,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乔琳依旧是那个精力最充沛的人。青木养身功让她能够承受极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而青莲本源带来的清明神智,则让她在团队成员因挫折而焦躁时,能保持冷静,精准地指出问题所在,引导大家找到解决方案。她身上那种沉稳可靠的气质,无形中凝聚了整个团队。
3. 锋芒初露,惊艳四座
校内的选拔赛竞争激烈。乔琳团队的项目以其独特的视角、扎实的数据支撑和清晰的现场陈述,脱颖而出,以绝对优势获得了代表学校参加省赛的资格。
省赛的舞台更大,对手更强。来自全省各高校的优秀作品齐聚一堂,评委席上坐着行业专家和知名学者。现场问辩环节,面对评委们犀利甚至有些苛刻的提问,乔琳从容不迫。她不仅对答如流,更能引经据典,结合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直观的数据演示,将项目的创新性与应用价值阐述得淋漓尽致。
她站在展示台前,身姿挺拔,面容沉静,眼神专注而自信。原本就精致的五官在专注的神情下更添光彩,白皙的肌肤在灯光下仿佛泛着微光。但吸引评委和观众目光的,并非仅仅是她的外貌,更是她言语间展现出的深厚学术素养、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那份举重若轻的沉稳气度。
最终,乔琳团队的项目一举夺得省赛特等奖,获得了进军全国总决赛的入场券。
消息传回学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乔琳这个名字,不再仅仅局限于院系内部的“学霸”范畴,开始被更多人所知。她以一个大二学生的身份,带领团队取得如此成绩,堪称奇迹。
4. 静水深流,剑指国赛
面对赞誉,乔琳依旧平静。她没有参加庆祝聚会,而是第一时间召集团队成员,复盘省赛过程,分析国赛可能遇到的更强对手,开始着手对项目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和完善。
夜深人静,她独自在实验室里,对着电脑屏幕上复杂的代码和数据图表。体内那缕青莲本源缓缓流淌,抚平着连日来的精神消耗,也让她的思维在静谧中更加活跃和敏锐。
她很清楚,省赛的荣誉只是第一步。全国总决赛,才是真正的龙争虎斗。这不仅是学术能力的较量,更是意志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终极考验。
然而,她心中并无畏惧,只有跃跃欲试的兴奋。
风已起于青萍之末。
她手中精心磨砺的利刃,已饮过省赛之血,寒芒更盛。
接下来,她将携此利刃,奔赴那更大的舞台,与全国顶尖的学子一较高下。
青荷历经沉淀积累,终遇风云,开始舒展枝叶,绽放出令人无法忽视的光彩。国赛,将是她向更广阔世界,宣告自身存在的,一个重要节点。
喜欢综影视:青莲渡请大家收藏:(m.zjsw.org)综影视:青莲渡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