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因为上个月分粮的事!”王秀兰说道,“上个月大队分粮,爹娘多分了十斤小麦,他们自己没留,偷偷给了二弟张建军!我们家孩子多,粮食本来就不够吃,爹娘不仅不帮衬我们,还把好东西都留给二弟,你说他们是不是偏心!”
“还有这事儿?”张惠妹惊讶地说道,“你怎么知道爹娘给二弟十斤小麦了?”
“我亲眼看到的!”王秀兰说道,“上个月分粮后的第二天,我去爹娘家里送东西,看到二弟从爹娘家里出来,手里提着一个布包,我偷偷打开看了一眼,里面装的都是小麦!我问爹娘,爹娘还不承认,说只是给二弟一点粗粮,你说他们是不是太偏心了!”
“还有呢!”王秀兰接着说道,“前几天,我看到娘去镇上供销社买了一块的确良布料,我还以为是给我家孩子做衣服的,结果昨天我看到二弟的女儿穿着一件的确良连衣裙,肯定是娘买给她的!我们家孩子穿的都是旧衣服,补丁摞补丁,娘从来没给他们买过新布料,你说这不是偏心是什么!”
周围的妇女们也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张老爹和张老妈确实有点偏心二弟,也有人说王秀兰可能是误会了,张老爹和张老妈一向一碗水端平。
张惠妹心里也有些疑惑,她的爹娘一向老实本分,对两个儿子应该是一视同仁的,怎么会偏心二弟呢?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误会。
“嫂子,你有没有跟爹娘好好说过这件事?他们是怎么解释的?”张惠妹问道。
“我说了!可他们根本不承认,还说我无理取闹!”王秀兰说道,“我气不过,就和他们吵了一架,现在我已经好几天没去爹娘家里了!”
“你也别太生气了,可能这里面有什么误会。”张惠妹说道,“我现在就去爹娘家里问问,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心里明白,要查明真相,必须去问问爹娘和二弟张建军,不能只听大嫂一面之词。
和陈大力一起,张惠妹往爹娘家里走去。路上,陈大力说道:“惠妹,你爹娘一向公正,应该不会偏心二弟,说不定真的是秀兰嫂子误会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去问问清楚。”张惠妹说道。
走到爹娘家门口,看到二弟张建军正好从家里出来,手里提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一些鸡蛋和红糖。
“二弟,你这是要去哪里?”张惠妹问道。
张建军看到张惠妹和陈大力,愣了一下,说道:“姐,姐夫,我这是要去镇上看看岳父岳母。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听说你娘给你买了的确良布料,还给了你十斤小麦,过来问问情况。”张惠妹说道,眼睛看着张建军手里的篮子,“你这鸡蛋和红糖,也是娘给你的?”
张建军的脸微微一红,说道:“姐,你听谁说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那十斤小麦,是我之前帮爹娘收割庄稼,爹娘给我的工钱;的确良布料是我自己攒钱买的,给我女儿做衣服的;这鸡蛋和红糖,是我自己买的,去看岳父岳母的。”
“真的?”张惠妹问道。
“当然是真的!”张建军说道,“姐,你也知道,我和我媳妇结婚后,爹娘就没怎么帮衬过我们,我怎么可能要爹娘的东西?那十斤小麦,是我应得的工钱,我帮爹娘收割了三天庄稼,爹娘过意不去,非要给我,我推辞不过才收下的。的确良布料是我攒了两个月的工分,换了钱买的,就是想给女儿做件新衣服。”
张惠妹心里有些明白了,可能大嫂真的是误会了。她和陈大力走进爹娘家里,张老爹和张老妈正在院子里晒太阳。
“爹,娘,我们来看你们了。”张惠妹说道。
“惠妹,大力,你们来了!快坐!”张老妈连忙说道,起身给他们倒了杯水。
“娘,我听说你给二弟十斤小麦,还给他买了的确良布料,是不是真的?”张惠妹开门见山地说道。
张老妈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过来,叹了口气说道:“原来是秀兰跟你说了这事。惠妹,你冤枉娘了!那十斤小麦,是建军帮我们收割庄稼,我们给的工钱,建军一开始还不要,是我们硬塞给他的。的确良布料是建军自己买的,跟我们没关系。”
“是啊,惠妹。”张老爹说道,“我们对两个儿子都是一视同仁的,怎么会偏心建军呢?秀兰可能是误会了。前几天,秀兰来家里,看到建军从家里出来,手里提着小麦,就以为是我们偷偷给他的,我们跟她解释,她也不听,还跟我们吵了一架。”
张惠妹点了点头,心里彻底明白了。原来大嫂是误会了,二弟的小麦是工钱,的确良布料是自己买的,爹娘并没有偏心。
“爹,娘,我知道了,是大嫂误会了。”张惠妹说道,“我回去跟大嫂解释清楚,让她别再生气了。”
“那就麻烦你了,惠妹。”张老妈说道,“秀兰这孩子,就是性子急,容易多想。我们也不是故意要瞒着她,只是觉得这是小事,没想到会让她误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年代穿书之吃瓜群众请大家收藏:(m.zjsw.org)年代穿书之吃瓜群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