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赶集抢购起风波,年货盈门喜团圆
年关的脚步越来越近,腊月的寒风刮得更紧了,却吹不散靠山屯村民心头的热乎劲儿。家家户户都开始盘算着赶集备年货,扯块新布做衣裳、称点糖果哄孩子、割斤猪肉包饺子,再买几张年画贴墙上,这样才算有个年味儿。晓丫家更是忙得热火朝天,新母鸡依旧天天双黄蛋,系统奖励的红薯干、麦芽糖吃不完,王秀兰还腌了一坛酸菜、晒了不少腊肉,就等着赶集再添些稀罕物,热热闹闹过个肥年。
“丫蛋儿,明天跟娘去镇上赶集,想买点啥?” 王秀兰一边缝补晓丫的旧棉袄,一边笑着问。她手里的针线麻利,眼神里满是期待——往年赶集只敢买些必需品,今年有系统兜底,粮仓满、布料足,终于能痛痛快快置办一回年货了。
晓丫正趴在炕头给陈向阳剥花生,闻言立刻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娘,俺想买年画!要那种有大胖娃娃抱鲤鱼的!还要买鞭炮,跟向阳、卫东他们一起放!”
“行!都依你!” 王秀兰笑得合不拢嘴,“再给你买两斤水果糖,给向阳也带一份,还有你陈大爷,得买斤好茶孝敬他。”
一旁的林老实蹲在地上编竹篮,接口道:“再换点细面,蒸几锅白面馒头,除夕夜供祖宗,初一给乡亲们拜年也有面子。对了,别忘了给孩子们买些红头绳,丫头片子扎上好看。”
陈向阳坐在晓丫身边,手里攥着晓丫刚剥好的花生仁,小声说:“俺跟你们一起去,帮着拎东西。”
“那敢情好!” 林老实乐呵呵地说,“向阳这孩子懂事,有你帮忙,俺也放心。”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透,鸡刚叫头遍,王秀兰就起身烙了几张玉米饼,煮了鸡蛋,一家人匆匆吃完,就背着竹篓、挎着布袋,踩着寒霜往镇上赶。陈向阳也早早在院门外等着,身上穿着晓丫娘给做的新棉衣,小脸冻得通红,却难掩兴奋。
从靠山屯到镇上有十里地,土路坑坑洼洼,结了霜后更滑。晓丫被林老实背在背上,怀里揣着温热的鸡蛋,看着路边光秃秃的树枝掠过,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儿歌,陈向阳跟在旁边,时不时伸手扶一把林老实的胳膊,生怕他滑倒。
“向阳,你冷不冷?” 晓丫从怀里摸出一颗水果糖,递给他,“吃颗糖就不冷了。”
陈向阳摇摇头,却还是接过糖,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一半塞进嘴里,一半递回给晓丫:“分你吃。”
晓丫笑着张嘴接住,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化开,连带着寒风都不那么刺骨了。
走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到了镇上。此时的集市早已人山人海,吆喝声、叫卖声、孩子的哭闹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路边摆满了摊位,红彤彤的对联、金灿灿的福字、五颜六色的年画挂得满满当当;卖年货的小贩高声吆喝着,花生、瓜子、糖果堆成小山;肉铺前更是排起了长队,新鲜的猪肉冒着热气,引得人直流口水;还有卖糖葫芦、的,甜香飘得老远,让孩子们挪不开脚步。
“人可真多!” 王秀兰拉紧晓丫的手,生怕被人流冲散,“咱们先去供销社换布票,再买年画和糖果,最后去排队买肉。”
几人随着人流往供销社走,刚到门口,就听见一阵争吵声,围了不少人看热闹。
“你凭啥插队?没看见大家都在排队吗?” 一个尖利的女声响起,说话的是个中年妇女,穿着打补丁的棉袄,手里挎着布兜,正是靠山屯隔壁村的刘婆子。
“谁插队了?俺本来就在这儿排着的,刚才去旁边买了串糖葫芦,回来位置还能不算?” 另一个妇女叉着腰,一脸蛮横,她是镇上有名的泼妇李二嫂,平时就爱占便宜,这会儿正站在布票兑换窗口前,不肯挪位置。
“你胡说!” 刘婆子气得脸通红,“俺眼睁睁看着你从后面挤上来的,还敢狡辩!大家都看见了,是不是?”
周围的人纷纷点头:“是啊,李二嫂,你确实是插队的”“排队买东西,哪能这样啊”“刘婆子都排了半天了,你咋能抢位置呢”。
李二嫂却毫不在意,翻了个白眼:“你们知道啥?俺家孩子等着做新衣服过年,耽误了你们赔得起吗?再说了,这布票兑换窗口,谁先到谁换,俺现在就在这儿,就是俺先到!”
“你这是耍无赖!” 刘婆子急得直跺脚,“俺好不容易攒够了钱和工业券,就想换点细布给孙女做件新衣裳,你这样太不讲理了!”
“俺就不讲理了咋地?” 李二嫂往窗口前一站,堵住了去路,“有本事你把俺拉开!”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劝架,有人指责李二嫂,也有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议论纷纷。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出来调解,可李二嫂油盐不进,就是不肯让开,场面一度僵持不下。
晓丫拉着陈向阳的手,挤在人群外围看得津津有味,小声说:“向阳,你看李二嫂真不讲理,插队还这么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年代穿书之吃瓜群众请大家收藏:(m.zjsw.org)年代穿书之吃瓜群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