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枫望着台下空旷的座位,目光似乎穿过时空,回到了归国的邮轮上,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技术本身并无属性,关键在于用它来照亮什么,放大谁的声音。在这里,我希望它能照亮革命的前路,放大同胞觉醒的呼声。”
秦雅渝闻言,微微一怔,随即看向邓枫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深思与敬意。她原以为他只是个技术精湛的同学,却没想到他心中怀着这样的丘壑。
晚会最终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每一个激昂的节目,清晰的声音将革命的强音传递到大礼堂的每个角落。当晚会结束,人群渐渐散去,邓枫和秦雅渝作为最后离开的工作人员,并肩站在空旷的舞台前。
“今天,多亏了你。”秦雅渝再次真诚地道谢,夜色中,她的眼眸亮如星辰。
“彼此彼此,秦同学的文案和主持,才是晚会的灵魂。”邓枫回应道。
一阵短暂的沉默。空气中似乎流淌着一种微妙的情愫,混合着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后的默契与疲惫,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相互欣赏。
然而,两人都清楚,这里是黄埔军校,是革命的熔炉,个人的情感在宏大的理想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不合时宜。远处传来集合的哨声,打破了这短暂的静谧。
“该回去了。”邓枫轻声说。
“嗯。”秦雅渝点了点头。
两人相视一笑,那笑容里有感谢,有欣赏,或许还有一丝来不及细品、也无需言明的怅惘。随即,他们转身,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各自融入军校沉沉的夜色之中,走向各自需要坚守的岗位和未来莫测的征途。
这次短暂的交集,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荡开了一圈涟漪,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但在邓枫的心底,那个明眸善睐、字迹娟秀、思想进步的女学员身影,却悄然留下了一个清晰的印记。在这铁与火的熔炉里,这一点点的温情与默契,显得格外珍贵,也注定,只能深藏。
喜欢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请大家收藏:(m.zjsw.org)民国风云之从黄埔军校到长津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