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行专业化革新。其一,建立系统培训机制,已引入格物院专家讲授舆图测绘、算学推演、笔迹鉴定、火药辨识等课程;
其二,改革晋升考核,通晓蒙语、苗语、佛郎机语等外语,或精于情报分析、逻辑缜密者,优先擢升。如通译张渺,因在满剌加情报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已破格擢升为千户。”
三、边疆与京畿协同案例——联动作业,成效彰显
石文义并非空谈理论,而是以具体案例佐证革新之效。
“宣府-锦衣卫联动:借‘正德甲型速射炮’于宣府试射之机密时机,我卫校尉混入工匠及护卫队伍,成功查获并当场擒获试图窃取炮架图纸之鞑靼细作一名,保障了新式火器之机密。
“月港反制行动:依据指挥佥事顾云卿提前送达之关于佛郎机舰队动向之精准情报,臣及时通报文贵督帅,赵大勇将军得以率水师特遣舰队前出伶仃洋,成功逼退佛郎机试探性舰队,期间护卫我大型商船队共计二十七艘安全通过敏感海域,商民额手称庆。”
四、下一步革新方案——深彻改革,谋定未来
在展示了累累硕果后,石文义笔锋一转,提出了更为深彻,也更为大胆的后续方案,言辞恳切,甚至带着一丝赌上前程的决绝。
“陛下,上述成效,皆赖陛下圣断与方略指引。然锦衣卫积弊甚深,非小修小补可竟全功。臣冒死泣血谏言,锦衣卫之前途,在于彻底割除旧疾,真正蜕变为陛下手中之暗刃、帝国之耳目,而非令人恐惧之鹰犬。故请行以下彻底革新之策:
“其一,彻底裁并冗余。请旨将卫内仍存之万余仅负责仪仗、充作排场之力士,全数划归銮仪卫统一管辖。锦衣卫仅保留千员精锐,专司情报搜集、分析及特种行动,力求人人皆为精英,以一当十。
“其二,彻底分权诏狱。北镇抚司之诏狱,今后仅羁押陛下钦定之涉及谋逆、通夷等国之重犯。其余一切案犯,包括涉及官员贪渎、民间刑案之人犯,一经缉拿,立即移交刑部或地方按察使司依法审理。锦衣卫专注于‘侦’,将‘审’与‘判’之权归还法司,此乃杜绝冤狱、彰显陛下司法公正之根本。
“其三,全力拓展海外网。南洋局势波谲云诡,佛郎机野心勃勃。臣请旨,于暹罗北大年、旧港(巨港)设立常驻隐蔽暗桩,建立更稳固之前进基地。同时,尝试向西渗透,目标直指葡国印度总督府,以期获取其于印度洋之整体战略布局,为陛下制定万全之南洋方略,提供至要依据。
“陛下,臣深知此议或触动诸多固有利益,然为大明长治久安,为陛下宏图大业,臣石文义甘为前驱,纵斧钺加身,亦无悔也!伏乞陛下圣裁!”
奏疏到此戛然而止。
梁正缓缓合上这份沉甸甸的奏疏,良久无言。精舍内唯有烛火噼啪作响。
石文义的这份条陈,无疑是一份成绩单,更是一份投名状,甚至是一份……请战书。
他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锦衣卫正在成型——它不再是那个横行霸道、闻之色变的特务机构,而是在努力转变为一只更加专业、更加隐蔽、也更加致命的“眼睛”和“手臂”。
限制自身权力,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远见,石文义做到了。
而将触角大胆伸向海外,更是契合了他对未来的全部构想。
“弃权敛锋,专智精侦……”梁正低声重复着这八个字,嘴角最终泛起一丝冷峻而满意的弧度。
他提起朱笔,在那份奏疏的末尾,郑重批下两个字:
“准奏。依议速行。”
笔落,如同为这柄已然焕然一新的帝国暗刃,开了锋。
喜欢大明执政官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执政官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