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令带着一肚子复杂情绪和沉甸甸的银票回了县衙,关于“凌霄庇护区”和那位神秘凌姑娘的消息,却像长了翅膀一样,在郭北县及周边更广的范围内传开了。版本各异,有的说她是下凡仙女,慈悲为怀;有的说她是得了道的精怪,用妖法蛊惑人心;但更多的底层百姓和挣扎求生的流民,听到的则是“那里有饭吃、有衣穿、有田种、有规矩、还受庇护”的实实在在的消息。
于是,继最初那几十个李家村村民之后,开始有三三两两、甚至成群结队的流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朝着兰若寺的方向迁徙而来。
庇护区入口处,李福村长带着几个识字的年轻人,设立了一个简单的登记处。所有前来投奔的人,都必须先在此登记姓名、来历、擅长技能,并由懂得些医理的村民粗略检查身体,防止将严重的瘟疫带入。
凌霄站在稍远处一座新搭建的了望木台上,俯瞰着下方络绎不绝的人流。她并没有因为人手的增加而盲目喜悦,反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授人以渔”和立规矩的重要性。
单纯的分发粮食和衣物,只能救急,却会快速消耗资源,滋生惰性,甚至引来不必要的纷争。她需要将这些新来的劳动力,迅速整合进庇护区已有的生产体系中去,让他们通过劳动换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
“系统,”她在心中默念,“根据现有资源、土地面积、人口增长预测,生成一份可持续的发展规划方案,侧重于建立内部循环和产出增值。”
【方案生成中……分析完成。建议:1、扩大开垦面积,引入轮作技术,保障基础粮食供给。2、利用山林资源,发展养殖(禽畜)、采集(药材、山珍)、手工业(编织、木工)。3、重点发掘技术人才,建立工坊,尝试进行初级产品加工,提升价值。4、完善贡献点制度,建立内部简易市场,促进物资流通与劳动积极性。】
“很好。”凌霄目光扫过方案,心中已有定计。她将这份规划通过系统,简化后传达给了李福和几个被选拔出来、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者。
庇护区的工作重点立刻进行了调整。
新来的流民,身体健康的,大部分被编入垦荒队和建筑队,继续扩大田亩和建造足以容纳更多人的屋舍。他们的食物和基本生活物资,不再是无偿发放,而是依据劳动量和完成情况,折算成“贡献点”记录在册,凭点数在新建的“物资兑换处”换取每日口粮、衣物、工具等。
一部分原本李家村的村民,因为表现良好或有一定经验,被提拔为小组长,负责带领和管理新来的队伍。这既提高了效率,也形成了初步的层级和激励机制。
同时,燕赤霞果然找来几个懂得烧制陶器、粗通打铁和木工手艺的匠人。凌霄立刻拨出资源和人力,在村子边缘划出区域,建起了简易的陶窑、铁匠铺和木工坊。
“王师傅,”凌霄对那位年过半百、手艺最好的老陶匠说道,“我需要你不仅烧制日常的碗罐,还要尝试烧制更坚固、更耐用的砖瓦。这是图纸和一些……我觉得可能有用的小技巧。”她通过系统,将一些改进窑温控制、粘土配比的简易知识,传递给了老陶匠。
王师傅先是茫然,随即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看着凌霄如同看神人:“这……这法子!凌姑娘,您真是……小老儿一定尽力!”
铁匠铺和木工坊也是如此。凌霄提供的,并非超越时代的科技,而是一些更合理的工具设计思路、淬火技巧或是木材处理方法,旨在提升效率和产品质量。对于这些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匠人而言,这些点拨无异于雪中送炭。
很快,庇护区不仅能够自给自足日常用具,烧出的砖瓦开始用于建造更坚固的房屋,铁匠铺打制的农具更加锋利耐用,木工坊甚至能制作出简单的纺车和织机。一个初步的、内部循环的手工业体系开始萌芽。
贡献点制度也逐渐完善。除了基础劳动,匠人打造出优质产品、村民采集到珍贵药材、甚至有人提出了改进生产的好建议,都能获得额外的贡献点。这些点数不仅可以兑换生活物资,甚至可以在规划中未来建成的更好房屋、接受更高级的技能培训(如果以后有的话)等方面获得优先权。
公平、透明、多劳多得的规则,极大地激发了所有人的积极性。庇护区内虽然忙碌,却秩序井然,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这一日,之前来过的那行商王老大又带着商队来了,这次他的队伍庞大了不少,还跟着几个面生的商人。他们带来的货物也更多,除了盐铁,还有糖、茶、甚至一些南方的稀罕物。
当他们再次看到庇护区时,几乎不敢认了。
村落规模扩大了一倍不止,整齐的砖瓦房开始成片出现,田亩阡陌纵横,绿意盎然。村口甚至出现了一条小小的“市集”,有村民摆出自家编制的筐篓、多余的鸡蛋、采集的干菇草药,与内部其他人或用贡献点,或以物易物地进行着小规模交易。空气中弥漫着炊烟、泥土和生机混合的气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综影视之金手指大全请大家收藏:(m.zjsw.org)综影视之金手指大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