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何等老练,立刻明白了皇帝这是临时起意,具体章程未定,需要找成基命商议。他面上毫无异色,恭敬地再次行礼:“老臣领旨,谢陛下体恤。臣告退。” 说完,在太监的引领下,缓步退出了乾清宫。
不多时,急促的脚步声再次响起。王承恩领着气息微喘但依旧保持沉稳的成基命快步走了进来。
“陛下,吏部左侍郎成基命奉召觐见。”王承恩躬身禀报。
朱由检像是抓到了主心骨,立刻从御座上探身:“成爱卿啊,那个……这个……那个……”他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措辞表达自己的窘迫。
“陛下?”成基命恭敬地等待旨意。
朱由检定了定神,索性直说:“是这样的!你举荐的孙爱卿,甚合朕心!朕决意委以京城防务重任!只是……”,朱由检一脸为难,
“孙爱卿如今是白身。这……这于理不合,名不正言不顺,如何服众?成卿掌吏部,最是熟悉典章制度,可有法可依?该如何任命,给何职衔?”
成基命听到皇帝点明他“掌吏部,熟悉典章”,心中了然。这正是他吏部左侍郎的职责所在。他定了定神,迅速整理思路,躬身道:
“陛下圣明,能托付孙太保,实乃京师之幸。值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然名器亦不可轻授,须有典制可循。臣据典章及战时成例,斗胆建议:”
他条理清晰地分析道:“其一,欲使孙太保名正言顺节制京营劲旅,当授予‘总督京营戎政’之职!此乃节制京师三大营之法定重职,非威望素着之重臣不可当。”
“嗯!此职甚好!还有呢?”朱由检连连点头。
“其二,”成基命继续道,“仅节制京营,恐不足以应对当下危局。四方勤王之师将陆续抵达,城内尚有卫所、五城兵马司等。为统一号令,陛下可特旨加授孙太保‘提督内外诸军事’之权!”
“此权柄虽非恒设,然值此国难,陛下明旨特授,可令京师内外、城上城下,所有武装力量,皆归其节制调遣!此乃非常之权,当配以重典。违令者,孙太保可依军法严惩,乃至……”他顿了顿,加重语气,“先斩后奏!”
“要赐尚方宝剑吗?”他想起戏文里的桥段。
“陛下明鉴,”成基命躬身,“赐尚方剑,正可昭示此专断之权,震慑不臣!”
“准!接着说!”
“其三,明确职守,”成基命道,“旨意中需点明,孙太保专责‘京师九门防务,统筹调度一切守御事宜’。其四,保障军需。命户、工、兵三部,倾尽所有,优先供给孙太保所需粮草、军械、火药,不得有丝毫延误推诿!违者,孙太保亦有权参劾、严惩!此虽非吏部直接职掌,然关乎统帅权威,亦当明载于旨,以杜掣肘。”
“可以!可以!甚合朕意!”朱由检听得心潮澎湃,成基命这几点建议,几乎把他担心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既有名分,又有实权,还有保障和威慑!
待成基命话音落下,朱由检迫不及待地转向王承恩,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急切和决断:“王承恩!拟旨!立刻拟旨!就按成爱卿所言,一字不落,给朕写清楚!” 他仿佛已经看到孙承宗手持圣旨和尚方剑,威严地站在城头的身影。
待王承恩领命去拟旨用印,殿内暂时只剩下朱由检和成基命。朱由检看着眼前这位在危急时刻提供了关键且专业建议的吏部左侍郎,心中那份感激和“捡到宝”的感觉越发强烈。这样懂规矩、能办事、关键时刻顶得上的臣子,实在太少了!必须重用!
他坐回御座,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目光在成基命身上停留片刻,忽然开口,语气带着明显的赞许和决定:“成爱卿啊。”
“臣在。”成基命躬身应道。
“你今日所谋,条理清晰,切中要害,既合典制,又应时需,实乃老成谋国之见!”朱由检的声音提高了些,“值此国家危难之际,正需爱卿这等忠勤体国、实心任事之臣,为朕分忧,为社稷砥柱!”
成基命心头微动,知道必有下文,连忙谦逊道:“陛下谬赞,此皆臣分内之责,不敢言功。”
朱由检摆摆手,心里盘算着给他升官,想了老半天终于想起来自己缺一个礼部尚书,原来那位前一个月退休了,不能叫退休的叫告老。于是开口道:“诶,有功就是有功!,“吏部左侍郎一职,权责虽重,然于此时,尚不足以尽展爱卿之才,亦难酬爱卿今日之功。朕意已决——”
他顿了顿,字字清晰地宣布:“擢升吏部左侍郎成基命,为礼部尚书,兼......兼,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即刻生效!”
成基命内心翻江倒海。他深知此任之重,风险之大,但皇帝的信任和倚重也达到了顶点。他撩袍跪倒,以大礼参拜,声音带着激动和沉甸甸的责任感:“臣成基命,叩谢陛下天恩!陛下不以臣愚钝,委以重任,臣感激涕零,敢不竭尽驽钝!值此社稷危难,臣必当鞠躬尽瘁,协理内外,襄助孙太保,确保京师安泰,以报陛下知遇隆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改革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末改革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