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没散,林枫就拎着两个油纸包站在了技术科门口。左边是李婶家的豆沙包 —— 苏锐上次说 “豆沙馅不甜不腻,比食堂的白面馒头好吃”,右边是刚买的热豆浆,还冒着热气。他刚要敲门,门却从里面开了,苏锐穿着白大褂,手里攥着本《毒物分析图谱》,口袋里露出半截钢笔 —— 正是她送林枫的那支,不知什么时候被她拿去用了。
“站在门口当门神?” 苏锐的目光扫过他手里的油纸包,嘴角勾了点浅淡的笑意,却故意转身往实验台走,“昨天周明案的补充报告,你是不是漏了砷霜残留的剂量单位?我在你桌上贴了便签。”
林枫跟着走进来,把豆浆放在她手边,打开豆沙包的油纸:“看你早上总不吃早餐,特意带的。剂量单位我改了,在最后一页,你再核对下。” 他凑过去看实验台,上面摆着昆明带回来的铁皮盒样本,苏锐正用棉签擦拭内壁,“还在测这个?不是已经出报告了吗?”
“多测一遍更保险。” 苏锐拿起一根棉签,对着光看了看,“你上次在仓库说‘样本够了’,结果少取了一份内壁锈迹样本 —— 还好我留了,后来发现锈迹里掺了当年的砒霜颗粒,正好补进补充报告里。” 她抬眼看向林枫,眼底带着点 “得逞” 的笑意,“林警官,下次取样别那么心急。”
林枫摸了摸鼻子,有点不好意思:“知道了,苏法医。下次一定听你的,多取三份样本。” 他拿起桌上的补充报告,果然在最后一页看见苏锐的便签 —— 用她惯常的小楷写着 “剂量单位:mg/kg,需标注检测仪器型号”,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叉,像是在 “警告” 他别再漏细节。
办公室与院子里的 “老刑警日常”
两人正说着,就听见走廊里传来张卫国的大嗓门:“李天!你那相机包的拉链又坏了?过来,我给你修修!” 林枫探头一看,张卫国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手里拿着针线和剪刀,李天蹲在旁边,手里举着个断了肩带的相机包,一脸委屈:“张叔,我就是想装多了点照片,没想到肩带就断了……”
“你啊,毛手毛脚的。” 张卫国接过相机包,从口袋里掏出个小铁盒 —— 里面装着各种型号的针线、纽扣,还有几块补丁布,“这包还是你刚入职时秦队给你买的,才用了半年就折腾成这样。” 他手指灵活地穿针引线,针脚走得又密又齐,“当年我当刑警时,背包坏了都是自己补,哪像你们现在,坏了就想扔。”
李天凑过去看,眼睛亮晶晶的:“张叔,您还会做针线活啊?比我妈缝的还好!”
“那是,当年在队里缝被子,我还是第一名呢。” 张卫国笑着抬头,看见技术科门口的林枫和苏锐,又喊,“小林,小苏,一会儿来我这儿拿点烟叶!我儿子从老家寄来的,比城里买的好抽,赵叔都抢着要。”
正说着,赵长征拄着拐杖从门卫室出来,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新鲜的萝卜和白菜:“老张,别光顾着修包,快来帮我拎一下!这是我家小菜园种的,给食堂送点,中午让师傅做个萝卜炖粉条。” 他看见林枫手里的豆沙包,又笑着说,“小林,你这豆沙包是李婶家的吧?早上我看见李婶往局里送,说给小苏留了两袋,你是不是‘截胡’了一袋?”
林枫赶紧摆手:“没有没有,这是我特意给苏法医带的,李婶还多给了我两个呢。” 苏锐在后面听见,耳尖微微泛红,赶紧转身回技术科:“我去看看样本检测结果!”
技术科的 “学术争论” 与秦队的 “凉茶调解”
上午整理旧案卷时,林枫和苏锐又在档案室 “吵” 了起来。林枫翻出 87 年的现场照片,指着其中一张说:“你看,当年的现场勘查记录写‘地面无异常纤维’,但我觉得这处墙角的灰痕不对劲,可能是后来被清理过。”
苏锐凑过来,从口袋里掏出放大镜 —— 镜片上还沾着点试剂印,她仔细看了看照片:“灰痕边缘有反光,像是被水擦过,但没有纤维残留,说明清理得很彻底。你要是想验证,得去当年的现场看看,不过现在那边早改成居民楼了。”
“我知道,但可以找当年的住户问问。” 林枫拿出笔记本,刚要记,苏锐却伸手按住他的笔:“先别急,你笔记本上的现场草图,方向标反了 —— 当年的案发现场是坐北朝南,你画成坐南朝北了。” 她拿过笔,在草图旁边画了个简易的方位图,“下次画现场图,记得先看门窗朝向,别凭记忆画。”
两人正争得热闹,秦奋端着个搪瓷杯走进来,杯里泡着菊花茶,还冒着热气:“吵什么呢?老远就听见你们的声音。” 他把杯子放在桌上,分给两人各一杯,“天热,喝点菊花茶败火。我刚看了你们的补充报告,都写得不错,小林的现场分析细,小苏的检测数据全,互补正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新警入职,开局帮助破案请大家收藏:(m.zjsw.org)新警入职,开局帮助破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