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心中微动,起身躬身问道:“晚辈有一惑:若不同族群对‘安稳’的理解不同,有的需静谧清修,有的需灵动多变,该如何以道护持,而非厚此薄彼?”
通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赏,指尖道韵再次流转,化作一幅 “洪荒生灵图”:图中,禽族在林间自由翱翔,水族在溪中自在游弋,人族在平原结庐而居,彼此间虽有距离,却无壁垒,灵气在各族聚居地间自然流转,互不干扰。
“护持之道,在‘顺势’而非‘强求’。” 通天缓缓道,“需静谧者,便为其寻灵脉平缓之地;喜灵动者,便为其留灵气充沛之域。无需将各族聚于一处,只需确保彼此疆域互不侵扰,灵气互通有无 —— 就如这紫芝崖,有适合清修的玉台,也有适合生灵栖息的林地,各取所需,便是最好的护持。”
这番话如醍醐灌顶,嬴政瞬间明悟:此前他总想着以帝道 “统筹” 法则,却忽略了 “顺势而为” 的重要性。真正的护持,不是为所有族群制定统一的规则,而是了解各族本性,为其提供契合自身的环境 —— 就如灵植需沃土,凶兽需荒野,无需强行改变,只需守护其生存的权利。
讲道持续了两个时辰,通天从 “道的本性” 论到 “族群的相处之道”,从 “如何顺应灵气” 讲到 “如何化解道的执念”,道音中蕴含的准圣道韵,让台上学子皆有收获:玄都大法师悟透了 “太极与各族之道的共鸣之法”,不再执着于 “清修至上”;藤芽悟到 “生机之道非‘滋养’一端,更需‘顺应’灵植本性”;星澈则明了 “星纹术可借先天道韵增强,却无需改变星力的本质”;连玄甲军士兵,也在道韵的滋养下,对自身法则的掌控更添了几分从容。
讲道结束时,夕阳已漫过紫芝崖的顶端,将玉台染成一片金红。通天看着嬴政,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竹简上并非阵法图谱,而是用先天道纹书写的 “道悟手札”:“此乃我多年来对‘有教无类’的感悟,赠你。你之帝道含‘护持’‘包容’,与我之道颇有相通之处,望你日后能坚守本心,莫因外界纷扰而失了道的初衷。”
嬴政双手接过竹简,指尖太乙帝道环轻轻颤动,一缕纯粹的帝道韵缓缓注入竹简 —— 这不是物质的回馈,而是道统上的认可。通天感受到竹简上的帝道韵,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好,好,以道换道,才是真缘法。日后若你在洪荒遇到道途困惑,可来紫芝崖寻我 —— 虽未成圣,却也能与你论道解惑。”
离开紫芝崖时,三霄与赵公明送至崖下。琼霄看着嬴政手中的竹简,轻声道:“师尊极少将亲手书写的手札赠人,道友能得此赠,可见师尊对你之帝道极为认可。日后若遇道途瓶颈,便来紫芝崖,师尊定会为你指点迷津。”
赵公明则补充道:“南溟妖族近期似有异动,或许是感知到昆仑道韵的变化。你若需前往南溟,可先与我们商议 —— 妖族中也有不少修士愿与我等论道,或许能通过‘道的共鸣’,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嬴政点头致谢,目光望向南溟的方向。夕阳下,那里的妖气虽隐约可见,却在通天准圣道韵与太乙帝道的共鸣下,显得不再那么凶险。他知道,此次紫芝崖听道,最大的收获并非手札,而是对 “帝道” 的全新认知 —— 护持非掌控,包容非妥协,顺应本性,各安其道,才是帝道的真谛。
返程途中,玄都大法师轻抚手中太极图,感慨道:“通天准圣的‘有教无类’,与道友的‘帝道护持’,虽形式不同,却殊途同归。往后若能常与截教论道,定能让帝道更趋圆满。”
嬴政望着远方流转的先天云气,指尖轻轻摩挲着竹简上的道纹:“道的传承,本就需相互印证,相互点化。此次听道,不仅是我有所悟,或许日后,我们也能为截教、为洪荒,带来新的道之感悟 —— 这便是‘道途共生’的意义。”
队伍渐行渐远,紫芝崖的道韵仍在身后流转,悟道台的论道声似还在耳边回响。嬴政知道,这场洪荒之行,已从 “游历” 转向 “道的共鸣”,而紫芝崖前的这场讲道,便是这一转折中最关键的启明灯。未来无论面对妖族的异动,还是其他未知的挑战,只要坚守 “护持”“包容” 的帝道本心,便能在洪荒的道途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坦途。
喜欢铸运天秦请大家收藏:(m.zjsw.org)铸运天秦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