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编织者’……设备……在……‘方舟’…旧库…B-7…”
“‘牧羊人’…知晓…但…禁用…”
“燕群”传来的残缺信息,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在“雨燕”心中激起层层波澜。希望与危险交织,让他坐立难安。一座被严密监控的囚笼中,藏着一件可能读取林薇潜意识、揭开谜团的关键设备,而监管者明知其存在却刻意封存——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和诱惑。
他无法独自行动。“旅鸫”是他必须的盟友和保障。在一次例行巡逻的间隙,于一个确认没有监控死角的废弃管道检修舱内,“雨燕”将破译的信息和自己的推测低声告知了“旅鸫”。
“旅鸫”的反应一如预期——锐利的眼神中先是震惊,继而充满怀疑,最后化为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风险极高。但坐以待毙,不如搏一线生机。”他言简意赅地表明态度,“关键是如何找到B-7旧库,并避开‘牧羊人’的耳目。”
“方舟”基地庞大如迷宫,其建造历史跨越数十年,许多早期区域已被封存或改造,地图也经过多次修订。公开的系统中根本没有“旧库B-7”的标识。
“雨燕”将希望寄托于基地的深层结构数据库和废弃日志。凭借“安全顾问”的权限,他能够访问大部分非核心区域的数据,但关于早期封存区的记录大多残缺或被加密。他需要时间,也需要运气。
与此同时,地底的“种子”依旧保持着令人不安的“平静”。那种高阶存在的蛰伏,仿佛暴风雨前的低压,让基地里的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林薇在深度休眠中,眉心的印记稳定,但“雨燕”持续监测到的、她的潜意识脑波与外部微扰事件的隐秘同步,像不断闪烁的警示灯,提醒着他时间可能并不站在他们这边。
接下来的几天,“雨燕”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基地古老数据库的挖掘中。他像考古学家般筛选着数十年前的工程图纸、物资清单和维修记录,寻找任何可能与“旧库”或早期实验设备相关的蛛丝马迹。这项工作枯燥而危险,他必须小心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将查询混杂在大量的常规数据检索中。
“旅鸫”则利用巡逻的机会,实地勘察那些地图上标记模糊或已废弃的区域,留意任何异常的通风管道、隐蔽的通道口或是与基地主流建筑风格不符的结构。他的行动必须更加谨慎,任何不必要的停留或探查都可能引来怀疑。
压力与日俱增。“牧羊人”虽未直接干涉,但她偶尔透过内部通讯系统传来的、关于“维持绝对宁静”的提醒,语气一次比一次冰冷,仿佛无形的鞭子抽打在每个人心上。基地的安保等级在无声中提升,巡逻队的路线和频率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转机出现在“雨燕”对一份极其古老的、关于基地二期扩建前的能源管线分布图的交叉比对中。他发现有一条标注为“已废弃”的主能源管道,其走向与现有地图存在细微出入,在一处标记为“结构加固区”的下方,似乎隐藏着一个未被记录的、规模不小的空间。该区域的旧编码前缀,正是“B”。
“可能就在这里……”“雨燕”将发现悄无声息地传递给“旅鸫”。
“旅鸫”很快确认,那个“结构加固区”实际上是位于基地西北角底层的一个大型设备仓库的备用入口所在区域,如今很少使用,守卫相对稀疏。但通往其下方的通道,图纸上显示已被混凝土封死。
“明路不通,只能走暗路。”“旅鸫”反馈,“仓库的通风系统很老旧,主通风管道直径足够,而且……我注意到有一条分支管道的走向,大致指向那个隐藏空间的方向。或许有检修口。”
计划在极度保密中制定。由“旅鸫”利用夜班巡逻的便利,潜入仓库通风系统,寻找可能的路径。“雨燕”则在控制室提供远程信息支援,并负责制造必要的电子干扰以掩盖“旅鸫”的行动痕迹。
风险极高。一旦“旅鸫”被发现擅自进入禁区,后果不堪设想。
行动夜。
基地的人工昼夜循环系统模拟着深夜,大部分区域灯光黯淡,只有应急照明和仪器指示灯散发着幽光。巡逻队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中有规律地回荡。
“旅鸫”如同幽灵般滑入目标仓库,避开了一个昏昏欲睡的守卫,迅速找到了位于仓库顶部的通风主管道检修口。他用特制的工具无声地撬开格栅,钻入了布满灰尘和蛛网的黑暗管道。
管道内一片漆黑,空气混浊。“旅鸫”凭借记忆和“雨燕”通过骨传导耳机提供的实时指引,在迷宫般的管道中匍匐前行。每一声金属摩擦的微响都让他心跳加速。
“左转,前行约十五米,应该有一个向下分支……”“雨燕”的声音低沉而清晰。
“旅鸫”摸索着,果然找到了一个向下的竖井,井壁有锈蚀的扶梯。他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向下爬去。竖井很深,仿佛通向地底更深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她的无声警报请大家收藏:(m.zjsw.org)她的无声警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