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幽灵舰队
南海的黎明时分,美海军号濒海战斗舰(LCS-2)正以30节的速度在争议海域航行。舰长迈克尔·卡特中校站在舰桥上,透过防弹玻璃注视着平静的海面。突然,雷达操作员紧张地报告:舰长,发现12个不明飞行物,距离200公里,高度8000米,正在我舰周围盘旋。
卡特走到雷达屏幕前,看着那些闪烁的光点,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不过是些中国的侦察无人机,继续执行我们的自由航行任务。他转身对副舰长说:通知全舰保持警戒,但不必过度反应。
然而,卡特不知道的是,这批无人机已经完成了最新升级。在它们流线型的机腹弹舱内,静静地悬挂着24枚CM-501GA巡飞弹。这种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武器系统能够在目标区域上空徘徊长达40分钟,通过先进的AI识别系统自主选择最佳攻击时机和目标弱点。
2. 狼群猎杀
300公里外的海南陵水基地,无人机作战指挥中心内灯火通明。巨大的电子屏幕上,12个分屏实时显示着无人机传回的高清画面。指挥官林锋少将站在指挥台前,双手撑在控制台上,眼睛紧盯着屏幕上美军舰艇的清晰轮廓。
目标确认,美海军号濒海战斗舰,航向215,速度30节。作战参谋报告道。
林锋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让他们好好尝尝无人战争的滋味。他转向控制台前的操作员:蜂群攻击模式,目标舰艇动力系统和武器系统。
随着指令下达,12架无人机同时打开弹舱。在精确的协同控制下,24枚CM-501GA巡飞弹如蜂群般倾巢而出。这些智能弹药采用了最先进的AI图像识别技术,即使在复杂的海况背景下,也能精准锁定濒海战斗舰最脆弱的部位——燃气轮机进气口和垂直发射系统。
3. 钢铁之雨
号的作战情报中心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导弹来袭!数量24!速度0.8马赫!距离50公里!雷达操作员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惊慌。
卡特舰长脸色骤变,立即下令:全舰战斗警报!启动海拉姆近防系统!释放干扰弹!准备机动规避!
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CM-501GA巡飞弹在最后10公里处突然分散编队,从不同高度和角度扑向目标。第一枚导弹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俯冲而下,精准命中右舷燃气轮机舱。高温金属射流瞬间熔穿了舰体脆弱的铝合金外壳,引发轮机舱剧烈爆炸。
紧接着,第二枚导弹以刁钻的角度钻入垂直发射系统的舱盖缝隙,引爆了舱内储存的地狱火导弹。连锁爆炸让整艘军舰剧烈震动,浓烟和火焰从多个破口喷涌而出。
报告损失情况!卡特在摇晃的舰桥上大喊。
右舷动力舱全毁!垂直发射系统失效!火势正在向弹药库蔓延!损管队长绝望地报告。
4. 无人追击
随着号开始严重倾斜,卡特不得不下达弃舰命令。他挣扎着爬进一艘救生艇,耳边充斥着舰员的呼喊和爆炸的轰鸣。突然,他听到头顶传来电机运转的嗡鸣声。
抬头望去,一架无人机正在50米高度盘旋,机腹的高清摄像头冷酷地记录着美军水兵跳海逃生的狼狈画面。更令人不安的是,这架无人机通过量子加密数据链,将实时画面和所有落水人员的精确坐标传回了海南基地。
发现大量落水人员,请求进一步指示。操作员向林锋请示。
林锋看着屏幕上红外图像中挣扎求生的美军水兵,冷冷地说:继续监视,让全世界都看清楚,在南海挑衅会有什么下场。
5. 战略震慑
华盛顿,五角大楼海军作战部。高级将领们聚集在战情室,盯着大屏幕上卫星传回的实时画面。号正在缓缓下沉,周围海面上漂满了橙色的救生艇。
海军部长约翰逊上将声音发抖:中国人用每架不到30万美元的无人机,击沉了我们造价3.5亿美元的军舰......这样的仗,我们该怎么打?
技术分析团队的报告更令人震惊:机群全程都在美军标准-6防空导弹的射程之外活动,完全依靠防区外发射的智能弹药完成攻击。这意味着美军引以为傲的宙斯盾防御系统在面对这种新型作战方式时,几乎完全失去了作用。
6. 南海新秩序
北京,国防部新闻发布厅座无虚席。发言人站在大屏幕前,向各国记者展示无人机拍摄的作战视频。画面清晰地记录了从导弹发射到军舰沉没的全过程。
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发言人语气坚定,但对于任何挑衅行为,我们都将采取坚决而有效的不对称打击。
视频最后定格在一组令人震撼的画面:美军水兵在海水中挣扎求生,而一架无人机在他们头顶盘旋。背景音是林锋少将冰冷的指令:南海的天空与海洋,由我们守护。
发布会结束后,这段视频在全球各大媒体疯狂传播,成为新时代海战模式的经典案例。而在南海深处,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启——一个由智能无人装备主导的海战新时代。
喜欢怒海争锋请大家收藏:(m.zjsw.org)怒海争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