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死亡倒计时
南海,中国海军号航母战斗群。
防空指挥官张锐少校盯着战术屏幕上高速逼近的12个红点,额头渗出冷汗。
确认目标属性!他厉声道。
速度2.8马赫,高度15米,雷达特征匹配——美军LRASM隐身反舰导弹!
张锐瞬间明白——这是饱和攻击。
12枚单价300万美元的智能导弹,正以贴海飞行的姿态,从不同角度扑向航母。
全舰防空警报!1130近防炮系统自动接战!
2. 金属风暴
号右舷,H/PJ-11型11管30毫米近防炮塔开始疯狂旋转。
这套被水兵们称为万发炮的系统,拥有:
11根炮管交替射击
钨合金穿甲弹初速1100米/秒
每秒166发的恐怖射速
雷达+光电+红外三重锁定
但此刻,它要面对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反舰导弹——LRASM:
隐身涂层使雷达探测距离缩短70%
AI路径规划实时规避拦截火力
末段蛇形机动让弹道不可预测
距离5000米!火控官大喊,首批4枚进入拦截窗口!
张锐死死盯着屏幕——这是航母最后的防线。
3. 数学战争
第一枚LRASM进入1130炮射程。
火控计算机在0.05秒内完成:
弹道预测
拦截解算
火力分配
炮口喷出赤红色的火舌,钨合金弹丸在空气中划出肉眼可见的弹幕。
命中!
第一枚LRASM在距舰800米处被凌空打爆,但破片仍在航母甲板上刮出数十道伤痕。
第二枚来袭!方位275!
这次导弹突然俯冲至5米高度,1130炮被迫极限压低射角。弹幕与海面碰撞激起百米水墙,但仍有三发钨弹击穿导弹燃料舱——
二次爆炸的火球照亮了整个战斗群。
4. 极限拦截
第7枚LRASM突破了所有防御。
它利用前六枚导弹的电子战掩护,成功突进到300米距离——这个距离上,近防炮甚至来不及转完半圈。
张锐闭上眼睛等待撞击——
爆炸来自左舷30米外。他猛地睁眼,看到052D驱逐舰号的红旗-10导弹残烟——这艘护航舰用自己的最后一道拦截弹救了航母。
还剩5枚!声呐官嗓音嘶哑。
5. 钨与硅的对决
第11枚LRASM展现了恐怖智能。
它在最后200米突然直角转弯,绕过近防炮射界,直扑航母舰岛——
一道电磁轨道炮的蓝光从号航空母舰射来,将导弹轰成原子状态。这是中国最新舰载武器的首次实战斩获。
最终,第12枚导弹被激光拦截系统烧穿制导头,坠海前最后传回的画面里——山东号甲板上的歼-15正在紧急起飞。
6. 幸存者的计算
战后分析室。
工程师指着数据说:理论上,12枚LRASM的突防概率是98%。
但我们拦下了11枚。张锐说。
工程师调出视频,是所有12枚。
画面显示第12枚导弹的残骸撞上了水下防雷隔舱——这正是设计时预想的最后0.5%防护冗余。
7. 新纪元宣言
五角大楼,海军技术局。
投影仪播放着中国近防炮拦截全过程,局长卡尔森中将放下咖啡:
先生们,我们刚刚目睹了传统反舰导弹时代的终结。
会议室鸦雀无声,只有视频里钨合金弹幕撕裂空气的尖啸在回荡。
喜欢怒海争锋请大家收藏:(m.zjsw.org)怒海争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