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发伐商联合西羌等部族伐商,在六人看来,就是蛮夷入侵。
加之六国扼守淮河中游,是周东进要冲。
如今大商被灭,他们不得不考虑接下来可能要面对的来自周人的威胁。
历史上的西周也的确持续打击六国,可以说江淮流域的东夷方国,全都是周朝的重点打击对象。
李枕微微颔首:“略知一二。”
偃疆点了点头:“姬发以周之偏师,汇合诸侯,竟能一战而定鼎中原,其间缘由,众说纷纭。”
“偃疆身为武人,百思不得其解。”
“敢问先生对此战有何见解,周人胜在何处,商军又因何而败?”
李枕理了理麻布深衣的宽袖,拱手还礼,笑着说道:“偃将军垂询,枕便浅谈一二。”
“牧野一战,周胜商败,其因并非偶然,实乃积弊已久,骤然而发之果。”
“枕以为,其关键不在兵力多寡,而在三处。”
他伸出三根手指,条分缕析:
“其一,在于‘民心向背’。”
“商王征伐过度,耗费国力民力,刑罚严苛,百姓怨声载道,加之宠信朝中或有佞臣,致使贤良离心。”
“国内矛盾重重,民心早已不稳。”
“反观周人,西伯侯力行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士,天下士人多有归心。”
“姬发继位,以‘吊民伐罪’为号,宣称讨伐无道,而非争夺天下,占尽大义名分。”
“战时,商王临时拼凑的奴隶大军阵前倒戈,便是民心尽失之明证,此乃周胜之根本。”
“其二,在于‘准备筹划’。”
“周人东进,绝非一时冲动。”
“西伯侯韬光养晦多年,暗中积蓄力量,联络四方诸侯,早已形成反商同盟。”
“姬发更是选择商王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之良机,果断出兵,千里奔袭,攻其不备,此乃战略谋划之胜。”
“其三,在于‘战机构建’。”
“商军虽众,然其核心精锐远在东夷,留守之师多为仓促征召之徒卒甚至奴隶,战心涣散,装备不齐。”
“周军虽为偏师,实乃姬发麾下久经战阵之精锐,加之诸侯联军,士气正旺,更兼周人战车或更为精良,士卒训练有素,以精锐击涣散,岂有不胜之理。”
李枕的分析,跳出了单纯兵力对比,从政治、战略、战术三个层面层层剖析。
逻辑清晰,论据有力,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普遍将胜负归因于天命、神灵或者单纯勇武的看法。
李枕轻踱了两步,总结道:“故而,牧野之败,非战之罪,实乃商政之衰败已深入骨髓,纵有雄兵百万,亦难挽狂澜于既倒。”
“周人之胜,胜在政通人和,胜在谋定后动,胜在以锐击惰。”
喜欢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请大家收藏:(m.zjsw.org)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