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枕这一番应对之策,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又有具体可行的实施步骤。
将政治外交与军事内政紧密结合,思路清晰。
偃林听得心潮澎湃,眼中光芒大盛,仿佛在迷雾中终于看到了指路的明灯。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对着李枕,无比郑重地深深一揖:
“先生大才,安邦定国,若先生不弃,偃林愿在此地设桐安邑,拜先生为桐安邑尹。”
“恳请先生出山,助我六国度过危难,强盛邦国。”
李枕闻言,微微一愣。
桐安邑尹?
我靠,这么大方吗?
作为一个历史系博士,‘尹’这个官爵他还是知道的。
尹:方国国君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日常政务、司法和军事指挥。
同时也是商王任命的监督者,在臣服方国中,商王可能直接任命‘尹’以监督方国事务,权力甚至可凌驾于方国国君之上。
部分‘尹’兼任大祭司,主持方国祭祀活动,掌握宗教话语权。
不过那是商王封的‘尹’,如果是商王封的,应该是六国尹,或六邑尹,而不是什么桐安邑尹。
现如今大商都已经亡了,方国国君封的‘尹’,多半也就是桐安邑这个地方的一把手。
李枕自然不会认为这个‘桐安邑尹’权力凌驾于国君之上。
不过仅凭‘尹’这个官爵,就已经意味着桐安邑尹的军、政、司法、祭祀等所有权力,都是他李枕的。
哪怕是在现在这个阶级还没有彻底固化的商朝末年,‘尹’也已经属于可以世袭的官爵,是正儿八经的顶层大贵族。
李枕强压着内心的激动,仿若闲谈般笑着说道:“枕不过一介野人,无尺寸之功于六国,方才不过空谈几句,君上便许以尹位,君上大方啊。”
旁边的宰孟涂见状,抚须而笑,适时地插话道:“先生,君上素来爱才,您这‘空谈’几句,可胜过千军万马,我看这邑尹之位,非先生莫属。”
李枕笑着对着偃林拱手一礼:“君上以国士待我,我自当以国士报之。”
“对了,敢问君上,我这桐安邑尹,多少私田,公田几许,食邑多少户,嗯……配发奴隶吗?”
这个时代,爵即官,官即禄,没有什么俸禄和工资一说。
赏赐的土地、奴隶、食邑户数、公田产出、就是待遇。
君王不需要给你发工资,你反过来还得给君王上供。
因为你封邑内的一切产出,包括庶民的税,都是你的,你不需要给君王交税。
李枕这般直接甚至显得有些贪图实惠的问法,非但不令人反感,反而冲淡了拜官的严肃气氛,引得众人发出一阵善意的大笑。
偃林也是忍俊不禁,开怀笑道:“有有有,皆依制而行,赐卿私田百亩,公田三百亩以供卿署开支,食邑百户。”
“这青藤村,连同邻近的青山村,便是先生封邑,另赐奴五十,以供驱使,先生可满意?”
此言一出,代表着从今日起,青藤村和青山村百户庶民的税,就是交给李枕了。
三百亩公田的所有权虽然不是李枕的,但产出却全都是他的。
李枕不需要用自己的人去耕公田,封邑内的庶民和安排在这边耕种公田的奴隶,会免费帮他耕。
还是优先耕那三百亩公田,耕完了公田之后,庶民才能回去耕自家的私田。
哪怕是商王封的国尹,封官之初赏赐的奴隶人数标准,也不过是20-50个。
偃林张口就是赐奴50,可以说是按照顶格标准赐的了。
这个时代一户人家五六口人是常事,食邑百户,也就是说李枕的封邑至少也有500人左右。
整个六国的人口也不到3万,这个规模的食邑,可见李枕在六国的地位,以及偃林对他的重视。
李枕对着偃林深深一揖:“臣,谢君上厚赐。”
......
偃林与几位重臣在青藤村一待便是五日。
这五日,他们与李枕几乎是昼夜不息地探讨政务、兵事、农桑乃至天下大势。
常常是篝火彻夜不熄,简牍铺满一地,饭菜送来也只是匆匆扒拉几口,便又投入激烈的讨论之中。
李枕更是连那间简陋的土屋都未曾回去过,全然沉浸其中。
直到第六日清晨,众人正在偃林临时的营帐中商议如何具体推行‘轮作之法’与整饬(chì)武备时。
一名来自六邑的传令官风尘仆仆地疾驰而入,单膝跪地急报:
“禀君上,微子启,携其部分族众及残兵,已抵达六邑城外,求见君上!”
帐内顿时一静。
微子启,那是帝辛的兄长,在殷商遗民中拥有极高的声望。
他的到来,无疑是件大事,处理得好,可增强六国影响力。
处理不好,便是引火烧身。
偃林神色立刻变得凝重起来,他站起身,对李枕道:“先生,六邑有要事,孤需即刻返回。”
“桐安邑新立,事务繁杂,孤便不在此叨扰先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请大家收藏:(m.zjsw.org)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