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重新拿起话筒,声音平稳如叙述日常:
“有人说流量会褪色,数据会过期。”
“但今天我看到,真正不会过期的,是有人愿意为一部作品熬夜、争吵、落泪、欢呼。”
“谢谢你们,让我知道——”
他停顿,目光缓缓划过每一张脸:幕后团队、年迈观众、年轻实习生、举着摄像机的记者……
“我不是在追逐光,我是在参与发光。”
掌声再度涌起,比之前更久、更烈。
周默在后台盯着舆情屏,嘴角微扬。关键词“程疏言 参与发光”三分钟冲上热搜榜首,短视频片段播放量破千万,评论区刷满“破防了”“这才是顶流该有的样子”。
小安抱着记录本穿梭在嘉宾间,笔尖飞快写下第40条观察:
> “老师今天说了三次‘我们’,一次都没提‘我’。”
录音师老张和剪辑团队被媒体围住采访,第一次以“创作者”身份出现在镜头前。老张挠头笑着说:“我以为这辈子就只能签‘后期技术支持’……没想到还能被人记住名字。”
李奶奶捧着画册不肯撒手,旁边志愿者轻声问要不要去休息室,她摇头:“再待会儿,让我多看看这光。”
而王导,在所有人陆续离场时,悄然转身。走到门口又停下,回头看了舞台一眼。
手指轻轻抚过胸口口袋——那里藏着一份泛黄的剧本草稿,扉页写着《光痕》初版构想,日期是十五年前。
他曾以为这个时代再也容不下慢节奏的叙事。
但现在,他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流量可以不浮躁,热度也能承载重量。
只要有人愿意弯腰,把那些被忽略的名字,一一拾起。
程疏言仍站在舞台中央。
灯光未熄,掌声未止。
耳钉持续微光闪烁,视野右下角浮现出半透明界面:
【资源雷达激活】
【当前扫描范围:活动现场】
【侦测到潜在合作意向 ×7】
【其中:电影项目 ×3|国际展映邀约 ×2|品牌联名 ×2】
他没急着查看详情。
只是望向空荡下来的观众席,轻声说了句:
“下次,我想拍一部讲幕后人的戏。”
话音落,掌声又起。
他知道,这场庆祝活动,不只是终点。
而是某种新开端的回响。
喜欢光影之下,我的情绪代码你破译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光影之下,我的情绪代码你破译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