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默忙于筹备报纸事宜之际,他收到了自出兵以来的首份战报。
李默缓缓展开战报,只见上面写道:
第二营团长马六叩见大都督:
卑职于崇祯十七年七月八日(1644 年 9 月 20 日)寅时,亲率第二营对归德府(商丘)发动突袭。彼时,城内由田见秀旧部驻守。听闻新军秉持「杀贪官、分粮食」之宗旨,他们主动与我军联络,恳请改编。卑职已将愿意留军者,打乱其原有编制,编入第二营;不愿留军者,则发放路费或分配土地。至此,第二营已成功占领归德(商丘)。
随战报附上《归德城防布置图》与《缴获物资清单》各一份。
如今,卑职已在归德城推行新政,恳请陛下与大都督速派人前来接管,并指示下一步作战计划。
第二营团长:马六
李默看向亲卫李虎,脸上笑意难掩:“哈哈哈,好啊,马六这可真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走,随我去见陛下,也让他一同欢喜欢喜。”
此刻,崇祯正在批阅奏章,王承恩入内禀报道:“陛下,李默求见,瞧着似乎极为高兴。”
崇祯微微挑眉:“哦?让他进来吧。”
李默入殿,向崇祯行礼后,难掩兴奋之情:“大哥,今日有一桩大喜事,您不妨猜猜看?”
崇祯思忖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兴奋说道:“莫不是又有贪官被抄家了?此番抄了多少?”
“呃……”李默微微一愣,心中暗自思忖:自己这究竟是抄了多少家,怎的大哥一想到好事就以为是抄家。
李默转头看向王承恩:“老王,你且说说,我总共抄了几次家?”
王承恩伸出手指,认真数道:“一、二、三、四、五……”
李默哪有心思关注抄家次数,见王承恩还要继续数下去,赶忙制止:“老王,别数了。”
随后,李默将战报递予崇祯:“大哥,您且看看这个,可比抄家更让人兴奋。”
崇祯接过战报,徐徐展开。他握着战报的手指微微颤抖,原本蜡黄的面庞上,瞬间涌起一抹血色,眼眶陡然发亮,那是久未出现的、仿若孩童般纯真的惊喜。他猛地站起身来,桌案上的奏章被碰翻在地,他却浑然不觉,目光紧紧锁在战报上“第二营成功占领归德”的字迹上,喉结上下滚动,发出低沉而激动的笑声:“好!好啊!”
崇祯看向李默,李默心中暗叫不好,寻思着陛下又要给自己加官进爵了。他赶忙岔开话题:“大哥,这归德城治理的人选,您觉得如何安排?”
崇祯见他有意岔开话题,不禁轻轻叹息一声,说道:“你意下如何?”崇祯心想,便让李默安排人去归德,也算是对他的一种补偿。
李默心中早有合适人选,当下说道:“原归德推官侯方域就颇为合适,再让周志畏举荐两人过去辅佐。”
崇祯闻言,再度感到意外,他本以为李默会推荐自己的心腹,没想到竟是侯方域。崇祯点头认可:“可行。那第二营这一部,下一步作何打算?”
李默略作思考后说道:“先让他们驻守归德,协助侯方域稳定局势,同时在右翼策应开封。”
此刻,李默心中忧虑的是,黄得功能否顺利击溃左良玉部,毕竟这一战关乎大明的生死存亡,而扬州如今已无多余兵力可用。
—————————————————
(袁继咸身为江西巡抚,其人性格刚正不阿,历史上宁死不屈于左良玉的胁迫,最终以身殉国。面对李默激进的改革、崇祯的无上权威以及左良玉的叛乱,他内心必定经历了一番复杂的权衡。)
九江府衙,夜幕深沉,烛火摇曳。袁继咸轻轻展开《讨左良玉檄》,指尖轻轻摩挲着“纵兵为匪,荼毒生民”这八个字。
作为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熏陶的士大夫,他深知百姓赋税之沉重。若能推行添丁入亩之策,减轻百姓困苦,他内心实则是支持李默此举的。然而,他又担忧李默凭借军权干涉行政,破坏“文武制衡”的祖宗成法。但如今身处乱世,他也不得不有所妥协。
李默查办阮大铖等人,虽手段强硬,袁继咸对此并不喜欢,但他也深知这些人确实祸国殃民。崇祯亲临扬州,整肃贪官污吏,袁继咸认为这是“天子振作”的积极迹象,心中不禁为之振奋。
对于左良玉,袁继咸满是愤恨。左军在江西肆意劫掠,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袁继咸早已对其咬牙切齿。
如今陛下坐镇扬州,命黄得功率军支援九江,袁继咸决心对左良玉采取断粮道之策。这不仅是出于军事战略的考量,更是他对左良玉“背主虐民”行径的一种惩罚。
尽管他对李默的行事手段有所保留,但面对左良玉的暴行以及崇祯的权威,他最终下定决心:“宁负权臣,不负苍生”——全力实施断粮计划,哪怕日后可能会遭到李默的清算。
“武人可用,但不可放纵。”袁继咸暗自思忖,战后定要上书崇祯,建议恢复文官统兵之制,以此限制大都督的权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