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松看着两人的背影,忍不住笑了 —— 尤龙像个永远停不下来的小太阳,而宋子充则像安静的月亮,两人性格差异这么大,却好像很熟悉的样子。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书,发现刚才宋子充递过来的那本散页上,正好夹着一张小小的书签,上面画着一株扶苏树,和白墨昨天在笔记本上画的很像。
“这是谁的书签?” 苏松拿起书签,发现背面写着一个小小的 “充” 字,显然是宋子充的。他赶紧追了上去,朝着尤龙和宋子充的方向喊:“宋子充,你的书签掉了!”
宋子充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苏松手里的书签,然后慢慢走过来,接过书签,低声说了句 “谢谢”。他的声音很轻,像羽毛拂过心尖,和他冷淡的外表不太一样。苏松看着他手里的书签,忍不住问:“你也喜欢扶苏树?我昨天和白墨还在说,想办一个叫‘扶苏诗社’的社团,专门读诗、分享《诗经》里的故事。”
宋子充愣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然后轻轻点了点头:“扶苏树在《诗经》里象征美好,用来当诗社的名字很合适。”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之前看过一本《诗经植物考》,里面提到扶苏树的木材很坚韧,古人常用它来做乐器,声音很动听。”
苏松眼睛一亮,赶紧从笔记本里拿出笔,在便签上记下:“扶苏树木材坚韧,可做乐器,声音动听。—— 宋子充”。他抬头看着宋子充,笑着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个,以后要是诗社办起来,你愿意加入吗?你懂这么多《诗经》里的植物知识,肯定能帮上大忙。”
宋子充沉默了几秒,然后轻轻 “嗯” 了一声:“要是有时间,我可以试试。” 旁边的尤龙凑过来说:“诗社?听起来很有意思!我虽然不懂《诗经》,但我可以帮你们组织活动,比如在操场办个诗朗诵会,或者搞个体育相关的诗词比赛,肯定很热闹!”
苏松看着眼前的两人,心里忽然涌起一阵期待 —— 尤龙爽朗外向,适合组织活动;宋子充沉稳内敛,懂很多专业知识;再加上白墨的古典文学功底和贺花的汉文化素养,还有宋子都的摄影技巧,“扶苏诗社” 好像真的能办起来。他在笔记本上写下 “尤龙(组织活动)、宋子充(植物知识)”,笑着说:“那咱们就说定了,以后诗社办起来,咱们一起努力!”
尤龙用力点头,拍了拍苏松的肩膀:“没问题!以后有什么事,你尽管找我,我肯定帮忙!” 宋子充也点了点头,然后看了看手表:“器材室快关门了,我们先过去,回头再聊。”
苏松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心里满是欢喜。他低头看了看笔记本上的名字,又看了看手里的《诗经译注》,忽然觉得,这个九月的转角相遇,好像也是《诗经》里的 “邂逅”—— 没有提前约定,却在不经意间,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为 “扶苏诗社” 增添了新的力量。
走进图书馆时,管理员阿姨正在整理书架,见苏松进来,笑着说:“又来借《诗经》相关的书啊?你前几天借的那本还没还呢,是不是特别喜欢?”
苏松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是啊,最近在研究《诗经》里的植物,想办一个诗社,所以想多借几本相关的书。阿姨,您知道《诗经名物图解》在哪里吗?”
“知道,就在那边的古典文学区,第三排书架的第二层,” 管理员阿姨指了指不远处的书架,“那本书里有很多插画,特别好看,之前有个女生也来借过,好像也是你们班的,叫白墨对吧?”
苏松愣了一下,然后笑着点头:“对,就是她推荐我来借的。没想到这么巧,她之前也来借过。”
“你们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是好事,” 管理员阿姨笑着说,“不像我们那时候,只知道埋头做题,哪有时间研究这些。你们办诗社要是需要帮忙,比如借场地、找资料,都可以跟我说,我肯定支持。”
苏松心里一暖,连声道谢。他走到古典文学区,很快就找到了《诗经名物图解》,书的封面是浅绿色的,上面印着各种《诗经》里的植物插画,翻开第一页,就是一株扶苏树的详细图解,旁边还写着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木名,似白杨,有香气,古人以为美木。”
苏松抱着书,坐在图书馆的靠窗位置,慢慢翻看。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页上,把插画照得格外清晰。他看着扶苏树的图解,想起宋子充说的 “木材坚韧,可做乐器”,又想起白墨画的小小扶苏树,忍不住在笔记本上画了一幅详细的扶苏树插画,旁边写下:“九月五日,遇尤龙、宋子充,得扶苏树新解,‘扶苏诗社’又添新成员。”
画完后,他拿出手机,给白墨发了条消息:“我在图书馆借到《诗经名物图解》了,还遇到了尤龙和宋子充,他们也愿意加入诗社,咱们的‘扶苏诗社’越来越近啦!”
很快,白墨就回复了消息,还附带了一个开心的表情:“太好了!等你回来,咱们一起跟贺花和宋子都说说,争取尽快把诗社办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墨中有白请大家收藏:(m.zjsw.org)墨中有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