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七日的班会课,班主任临时提议举办 “班级文化分享会”,让大家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想到恰好成了 “扶苏诗社” 成员聚齐的契机。苏松坐在座位上,手里攥着那本深棕色牛皮笔记本,目光不自觉地飘向教室后门 —— 白墨说要邀请贺花和宋子都来,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来。
“接下来,有请贺花同学分享她的汉文化收藏!” 班主任的声音响起,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掌声。苏松抬头,看见一个穿着淡粉色汉元素襦裙的女生走上讲台,女生梳着简单的双丫髻,发间别着一支木质簪子,簪子上刻着小小的莲花图案,走起路来裙摆轻轻晃动,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人。
“大家好,我是贺花,平时喜欢收集汉元素服饰和传统手工艺品,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诗经》里的服饰文化。” 贺花的声音很温柔,像春日里的细雨,她拿出一个平板电脑,打开 PPT,屏幕上出现了一幅《诗经》服饰复原图,“比如《郑风?丰》里写的‘衣锦褧衣’,指的就是穿着锦绣的衣服,外面再套一件轻薄的罩衫,这种穿法在古代很常见,既美观又实用。”
苏松赶紧拿出笔记本,快速记下 “贺花:汉文化、《诗经》服饰”。他抬头看向白墨,白墨正好也在看他,两人相视一笑 —— 贺花的分享正好契合诗社的需求,有她加入,诗社的汉文化活动肯定能办得更精彩。
贺花继续分享:“我还喜欢自己做一些简单的汉元素配饰,比如这个发簪,就是用桃木做的,上面刻的莲花图案,出自《诗经?泽陂》里的‘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她举起发簪,阳光透过窗户落在簪子上,木质的纹理清晰可见,带着自然的温润。
教室里响起一阵赞叹声,尤龙更是兴奋地举手:“贺花,你太厉害了!我也想做一个发簪,能不能教我啊?” 贺花笑着点头:“当然可以,要是大家感兴趣,以后咱们可以一起做手工,结合《诗经》里的元素,肯定很有意思。”
苏松心里一动,在笔记本上写下 “诗社活动:汉元素手工制作”,他想,要是能把手工制作和《诗经》结合起来,诗社的活动肯定会更受欢迎。
“接下来,有请宋子都同学分享他的摄影作品!” 班主任的声音再次响起,苏松抬头,看见一个穿着黑色夹克的男生走上讲台,男生留着利落的短发,手里拿着一个相机,眼神里带着点不羁的光芒,正是宋子充的堂弟宋子都。
宋子都把相机连接到投影仪上,屏幕上立刻出现了一张风景照 —— 照片里是一片芦苇荡,夕阳把芦苇染成了金红色,水面上倒映着晚霞的影子,像一幅油画。“这张照片是我去年在郊外拍的,灵感来自《诗经?蒹葭》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宋子都的声音带着点沙哑,却很有磁性,“我喜欢用相机记录生活里的‘诗景’,比如路边的野花、天上的云朵,还有校园里的梧桐树,都能在《诗经》里找到对应的句子。”
屏幕上的照片一张张切换,有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枫叶、冬天的梅花,每一张照片下面都标注着对应的《诗经》篇目,比如桃花下面写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荷花下面写着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苏松看着照片,想起宋子充之前说的 “找宋子都帮忙拍植物照片”,心里更加确定 —— 宋子都的加入,肯定能让诗社的资料更丰富,活动更生动。
“这张照片是我拍的扶苏树,” 宋子都指着一张照片说,“在郊外的公园里,春天开花的时候特别好看,淡紫色的花朵,像《诗经?郑风》里写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照片里的扶苏树和宋子充之前拍的很像,只是宋子都的照片更注重光影效果,花朵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灵动。
宋子充坐在下面,看着照片,嘴角轻轻勾了一下,虽然很淡,却被苏松捕捉到了 —— 看来这对堂弟的关系,比表面上看起来更亲近。
分享会结束后,班会课也接近尾声。班主任笑着说:“没想到咱们班有这么多有才华的同学,要是大家有兴趣,可以组建一个文化社团,一起交流学习,丰富课余生活。”
苏松和白墨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期待。尤龙更是直接举手:“老师,我们正想组建一个‘扶苏诗社’,专门研究《诗经》和传统文化,刚才分享的贺花和宋子都,我们也想邀请他们加入!”
班主任点点头:“很好啊,组建社团是好事,既能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又能促进学习。你们要是需要帮忙,比如申请社团、找指导老师,都可以跟我说。”
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大家都很兴奋。下课铃一响,尤龙就拉着贺花的手,兴奋地说:“贺花,你愿意加入我们的‘扶苏诗社’吗?我们可以一起做汉元素手工,一起读《诗经》,肯定特别有意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墨中有白请大家收藏:(m.zjsw.org)墨中有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