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都,你这个‘蒹葭苍苍’写得真好看!” 贺花看着宋子都手里的卡片,忍不住赞叹。
宋子都得意地扬了扬下巴:“那可不,我练了好几年书法呢。对了,尤龙,你这画的桃花也不错,跟我写的‘桃之夭夭’正好配一对。”
尤龙笑了笑,刚想说话,却瞥见苏松正皱着眉,手里拿着一张卡片,似乎有些不耐烦。原来苏松负责打孔时,好几次因为卡片摆放不整齐,孔打偏了,而尤龙刚才在整理内页时,不小心把苏松放在旁边的卡片碰乱了,两人虽然没说话,但气氛明显有些不对劲。
白墨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后来在整理道具时,苏松提议把诗词接龙卡片按 “风、雅、颂” 分类摆放,尤龙却觉得按 “诗句首字拼音” 分类更方便大家查找,两人各执一词,语气都有些冲。
“按‘风、雅、颂’分类,能和活动主题呼应,大家在接龙的时候,还能加深对《诗经》分类的印象。” 苏松坚持道。
“可第一次活动有很多新手,他们可能还分不清‘风、雅、颂’,按首字拼音分类,找起来更方便,不会耽误活动进度。” 尤龙反驳道。
两人互不相让,旁边的宋子都想打圆场,却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时,白墨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张空白卡片:“我觉得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不如我们做两套分类?一套按‘风、雅、颂’分类,放在展示区,配合《诗经》分类的讲解;另一套按首字拼音分类,放在接龙台,方便大家查找。这样既兼顾了主题呼应,又考虑了实用性,你们觉得怎么样?”
苏松和尤龙对视一眼,都沉默了。白墨趁机拉着两人走到活动室的角落,轻声说道:“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活动好,苏松考虑的是活动的文化内涵,尤龙考虑的是活动的实用性,这两种想法都很重要。你们两个都很优秀,应该相互支持、互相帮助,而不是因为意见不同就产生摩擦。”
他顿了顿,看着两人的眼睛:“苏松,你做事严谨,擅长从整体把控方向;尤龙,你思维灵活,总能注意到细节问题。如果你们能把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不管是准备道具,还是策划活动,都会做得更好。就像这次分类卡片,你们的想法其实可以互补,而不是对立。”
苏松听完,脸上的不耐烦渐渐消失,他挠了挠头:“其实我刚才也有点着急了,没考虑到新手的情况,尤龙的建议确实更实用。”
尤龙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不该那么冲,苏松考虑和主题呼应,也是为了让活动更有意义。白墨说得对,我们应该互相配合,而不是吵架。”
看到两人缓和了矛盾,白墨欣慰地笑了:“这就对了。咱们诗社能走到现在,靠的就是大家一起出主意、互相包容。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确定活动流程、通知新成员,你们可以一起商量,把这些事情做好。”
之后,苏松和尤龙果然放下了分歧,一起讨论起活动流程的细节。苏松提出在活动开始前,先播放一段《诗经》相关的动画短片,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尤龙则补充道,可以在短片结束后,让大家分享自己对《诗经》的第一印象,活跃气氛。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配合得十分默契,之前的摩擦早已烟消云散。
活动当天,一切都井然有序。白墨提前到达活动室,和大家一起布置场地 —— 把《诗经》选读手册整齐地摆放在入口处,将按两种分类方式整理好的诗词接龙卡片挂在墙上,把贺花设计的汉服模型放在展示架上。新招募的成员走进活动室时,都被这些充满心意的布置吸引,忍不住驻足观看。
活动过程中,白墨还默默承担起 “后勤保障” 的工作 —— 有人不小心打翻了水杯,他立刻递上纸巾;有人找不到《诗经》选读手册,他耐心地指引;诗词接龙环节出现小混乱时,他及时上前协调。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新成员们都表示 “下次还要来参加”,老成员们也成就感满满。
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整理场地。苏松和尤龙一起把诗词接龙卡片收起来,还不忘讨论下次活动可以增加 “诗词猜谜” 的环节;贺花和宋子都在收拾汉服模型时,聊着下次要设计男生款汉服;宋子充则在整理活动记录,准备后续发给大家。
白墨看着眼前和谐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诗社就像一株刚发芽的小苗,需要大家一起用心呵护。而他愿意做那个默默付出的人,用细腻的统筹、耐心的协调,为这株小苗遮风挡雨,让它在高三紧张的时光里,慢慢长出繁茂的枝叶,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收拾完场地,白墨最后一个离开活动室。他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教室,桌面上还残留着大家一起制作道具时留下的彩笔痕迹,墙角的展示架上,还放着那套汉服模型。他轻轻带上房门,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下次活动的计划 —— 或许可以搞一个 “《诗经》里的植物” 主题活动,带大家去校园里寻找《诗经》中提到的植物,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白墨相信,只要大家继续相互支持、互相包容,扶苏诗社一定会越来越好,成为高三时光里最珍贵的回忆。
喜欢墨中有白请大家收藏:(m.zjsw.org)墨中有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