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可以借鉴国学社的‘文化打卡’制度,但改成‘《诗经》打卡’—— 成员每天在社团群里分享一句《诗经》名句 + 简短感悟,连续打卡 30 天可以兑换‘诗社文化勋章’(比如‘荇菜勋章’‘桃花勋章’),勋章可以兑换活动优先参与权,比如优先选择手工材料、优先抽取诗作者。”
“这个制度能提高成员活跃度!” 尤龙眼睛一亮,“高三学业忙,很多人可能没时间参加线下活动,但‘每日打卡’花不了几分钟,既能保持和诗社的联结,又能积累《诗经》知识。勋章兑换权还能激励大家坚持,比单纯的‘签到’更有吸引力。”
宋子充把 “《诗经》伙伴制” 和 “打卡制度” 整理成条目,字迹工整地写在章程草案上:“借鉴其他社团经验时,一定要结合《诗经》内涵调整,比如把‘师徒’改成‘伙伴’,把‘打卡’变成‘文化积累’,避免照搬导致‘不接地气’。”
随着讨论的推进,章程草案上的 “特色环节” 越来越丰富:“趣味测试” 定职责、“随机抽诗作者” 促互动、“《诗经》伙伴制” 强互助、“打卡换勋章” 保活跃。六人围坐在一起,时而为某个细节争论 —— 比如 “趣味测试” 的谜题难度是否适中,“打卡制度” 是否会给高三学生增加负担;时而又为某个创意欢呼 —— 比如 “彩蛋环节” 的奖励设计,“伙伴制” 的双向交流模式。
“咱们的章程,快变成一本‘趣味文化手册’了!” 苏松看着满满当当的草案,忍不住感叹,“其他社团的章程都是‘条条框框’,咱们的章程里全是‘小游戏’‘小互动’,一看就知道是‘扶苏诗社’的风格。”
宋子充认真地检查着每一条:“虽然趣味环节多,但核心原则不能丢。比如‘经费管理’‘活动纪律’这些严肃内容,要写得清晰明确;‘趣味环节’放在‘特色板块’,作为补充,既保证规范,又不失活力。”
白墨轻轻合上草案,指尖拂过 “扶苏诗社章程” 几个字:“咱们的章程,就像《诗经》本身 —— 既有‘风’的活泼互动,又有‘雅’的规范有序,还有‘颂’的文化传承。这样制定出来,既能让新成员快速了解诗社,又能让老成员感受到‘归属感’。”
夕阳渐渐西斜,桂花香愈发浓郁。六人把章程草案整理成册,按 “总则”“成员管理”“活动体系”“特色环节”“附则” 分成五部分,每一部分都融入了《诗经》元素和趣味设计。苏松负责把 “趣味测试” 谜题和答案整理成表格;白墨完善 “随机抽诗作者” 的流程;尤龙和宋子充细化 “伙伴制” 和 “打卡制度” 的规则;贺花和林晓则设计章程的封面 —— 用扶苏树和《诗经》竹简做背景,标题用小篆书写,既古朴又不失活力。
“等章程定稿后,咱们打印出来,每个成员发一本,再贴在秘密基地的墙上。” 宋子充看着手中的草案,语气里满是期待,“以后不管是新成员加入,还是老成员回顾,看到这本章程,就能想起咱们一起讨论的时光,想起诗社的初心。”
大家纷纷点头,目光落在章程草案上 —— 那不仅是一本规则手册,更是他们对《诗经》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 “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的坚定信念。窗外的桂花纷纷落下,像一场温柔的雨,仿佛在为这本充满趣味与温度的章程,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当天晚上,六人在社团群里分享了章程草案的电子版,邀请新成员提出修改意见。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人说 “趣味测试太有意思了,迫不及待想参加”,有人建议 “增加‘家庭日’活动,邀请成员家人一起体验汉服、读《诗经》”,还有人提议 “在章程里加一页‘诗社大事记’,记录每次活动的精彩瞬间”。
看着群里的留言,苏松笑着在笔记本上写下:“章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典’,而是随着诗社成长的‘故事书’。” 他知道,这本充满趣味的章程,会像一颗种子,在扶苏诗社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陪伴他们走过高三的时光,也让《诗经》的魅力,在一次次有趣的互动中,传递给更多人。
喜欢墨中有白请大家收藏:(m.zjsw.org)墨中有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